新华社华盛顿10月13日电专访:人民币国际使用增加是必然趋势——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李昌镛
新华社记者高攀 郭一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主任李昌镛13日表示,鉴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增加是必然趋势,他对此充满信心。
李昌镛当天出席IMF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新闻发布会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人民币加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刚刚过去一周年,这是一项重要里程碑。“许多人说人民币‘入篮’后国际使用并未大幅增加,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目光短浅的。”
李昌镛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时间,并不能以每个季度的数据来评估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情况。鉴于中国贸易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民币国际使用增加是必然趋势。
谈到中国经济,李昌镛表示,发达经济体复苏带动中国出口上升和中国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提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他表示,尽管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但只要继续推进,就会给中国中期经济增长带来积极影响。
李昌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主要是信贷增长较快。他指出,中国领导层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措施控制信贷增长,取得了很好进展。但如何通过管理和控制信贷增长,实现经济“软着陆”仍是一项重要任务。
回顾过去5年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表现,李昌镛认为中国不仅保持较高经济增速,而且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他表示,中国从出口驱动转向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也取得明显进展,但国内对投资增长的依赖仍然偏高。他认为,中国内需应从更多投资拉动转向更多消费驱动。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也要完善社会安全网建设。
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李昌镛说,显然亚洲需要更多基础设施投资,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增长模式都证明基建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元素,这是一条很好的经验,他非常乐意看到中国倡导基建的重要性。“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IMF和其他多边机构愿意提供相关帮助。
谈到全球贸易,李昌镛说,与IMF4月份评估时相比,全球贸易状况已明显改善。他认为,全球贸易好转,部分是因为近期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复苏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这对贸易依赖程度较高的亚洲经济来说是利好。亚洲对欧美地区出口增加,也带动亚洲消费、投资和进口增加,形成了良性循环。
他指出,全球贸易仍有两大担忧值得关注。一是全球贸易谈判仍存在不确定性,部分发达经济体的一些行动可能会导致更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出台。这是实实在在的风险,但与4月份相比降低了不少。二是全球贸易好转的状况会持续多久。有些迹象显示本轮贸易复苏可能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等暂时性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欧洲、美国等国经济增长比预期更好,也会推动全球贸易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