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从斯坦福到北大,一个美国人的40年“中国学”

2017-09-29 20:22:5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天下人物)从斯坦福到北大,一个美国人的40年“中国学”

新华社记者孙萍

这几天,美国人何立强一直关注着在华盛顿举行的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

现年65岁的他英文名叫约翰·霍尔登,曾长期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在为中美政治、经济交流贡献多年后,他三年前在北大燕京学堂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积极实践者。

何立强是2017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中的一员。

从40多年前在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国清代诗人叶燮,到如今在燕京学堂创办的“中国学”专业开花结果,何立强的40年“中国学”历程,是中美两国关系日益密切在一个美国人身上的缩影,也是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进历程在一个外国人眼中的缩影。

“来到北大是一个特别正确的决定”

燕京学堂位于北京大学静园,灰墙红门的建筑显得质朴典雅。每到春天,院子里紫藤花开;到了秋天,银杏叶萧萧而下。

2015年9月12日,燕京学堂举办首届开学典礼。这一届学生共有96人,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

那天,何立强很激动,因为他精挑细选的优秀年轻人终于来到北大。2014年4月,接到北大参与创建燕京学堂的邀请时,何立强没有丝毫犹豫。身为燕京学堂副院长,他主管招生工作,为此大半年都在空中飞,动用了自己在美国和欧洲的所有人脉。

北大方面看中的是何立强的跨文化、跨领域背景,特别是他对中国的了解和喜爱。何立强是美中政治、商务和民间交流领域的资深人士,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担任了7年会长,在中国前后工作近20年。

对于自己的这位“创业伙伴”,燕京学堂院长袁明满怀感激。她说,何立强很沉稳,他顶着一开始的一些非议,顺利完成了首届招生,他的从容淡定也许与他见惯了中美关系间的风浪有关。

虽然何立强大半辈子都在经商和从事民间外交,但他一直梦想有一天能教书育人。他非常关注年轻人的发展,渴望将自己在太平洋两岸穿梭的经验与年轻人分享。在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期间,他发起中美青年领导者论坛,为中美两国的青年人才搭建了一个对话平台。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