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盟(CDU)与基社盟(CSU)组成的联盟党获得近33%的最高支持率。 新华社 图
2017年9月24日,德国联邦大选在寂静的周日拉开帷幕,各区民众纷纷投下匿名选票,参与德国未来命运的抉择。此次大选投票率为75.6%,比2013年的投票率多出近四个百分点。24日当天各选区的投票统计是每小时计票制,因此,联邦大选的最初预测在投票结束后的18:00立即出炉,其后的统计结果与最初预测所差无几。截至25日凌晨,基民盟(CDU)与基社盟(CSU)组成的联盟党获得近33%的最高支持率,其次是社民党20.5%的支持率。然而,无论是联盟党还是社民党均流失大量选民,此次大选却导致了德国政局的变数。
执政联盟的格局或将改变。联盟党支持率与之前的民调结果出入颇大,大选前10天的民调显示联盟党将获得38%左右的支持率,为此,德国学界对于联盟党与社民党继续大联合政府的预测颇多,普遍低估德国选择党(AfD,以下简称选择党)的影响力。大选后,联盟党支持率降低约5个百分点,在联邦议会630个席位中获取238个议会席位,社民党颓败的局势也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仅获得149个席位,联盟党与社民党组阁的可能性骤然降低。
纵观此次大选结果,最大的胜利者当属德国右翼民粹政党选择党,此党获得近13%的民众支持率,成为德国第三大党;自民党(FDP)经历2013年的败北,经过四年的磨砺在青年党首林德纳的带领下重振旗鼓,获得10.7%的支持率,得以重入联邦议会;绿党与左翼党的得票率均为9%上下。
2017年德国大选各政党的得票率(从左至有以此为:联盟党、社民党、左翼党、绿党、自民党、德国选择党、其他政党),资料来源:德国民调机构infrastest diamp
社民党为何情愿在野
此次大选结果与2016年3月的德国联邦州议会选择有着惊奇的相似之处,再次描绘了德国社会与政治文化自难民危机之后的分裂之象。
2016年,在德国西南部的巴符州和莱法州的选择党支持率分别达到15.1%和12.6%,跻身为两州的第三大政党。而选择党在东部萨安州势如破竹,支持率飙升至24.3%,成为仅次于基民盟的第二大党。由此可见:东部“新联邦州”对于选择党的支持率远高于西部“老联邦州”,而且“老联邦州”的原有联盟党选民流失至选择党阵营的人数也大幅上升,比如巴符州和巴伐利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