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侠客岛:国际机构又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靠谱吗?

2017-09-23 00:56: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一份外国评级机构的报告,不出意料地掀起了一些波澜。

昨天,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Poor’s)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从AA-降到了A+,展望由“负面”调为“稳定”;

今天一早,中国财政部回应称,“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标普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全部计入政府债务,从法律上是不成立的”。

国外评级机构下调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说实在的并不算什么真正的“新闻”。但为什么,一个国际机构的动作,能引发中国财政部的大篇幅回应?以标普为代表的评级机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主权信用评级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它可信、有说服力吗?

  

  历史

先科普下。主权信用评级(Sovereign risk rating),指政府作为偿债人,对所负债进行偿还的意愿和能力的主权风险的一种信用评测

一个人借钱,你可以掂量一下他能否按时还钱,评价可以是“靠谱能借”、“少借点儿没问题”、“坚决不能借”等等;而一国政府要借钱,风险有多大、能否按时偿还本息,可能就需要做一些更专业精细的分析。

对一个国家进行信用评级,就是干这个事儿的。做这个事儿的,就是评级机构。标普、惠誉、穆迪,一般被视为国际上的三大评级机构。上面那张图,则可以说明各种级别的评价结果,对投资者构成怎样的参考。

为什么需要评级机构?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其中逻辑。

  

标普前身可以追溯到1860年,开始对国家主权进行债务则是在1916年——没错,就是在一战期间。同一年,他们开始给企业进行债务评级;24年后,他们开始给市政债进行评级。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