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携手防治荒漠 共谋人类福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见证中国破解世界治沙难题

2017-09-12 20:46:2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昔日“死亡之海”探索出“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企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模式,其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库布其沙漠30年来的治理成果让人钦佩,中国的治沙经验为解决全球荒漠化问题提供了借鉴。”爱沙尼亚环境部部长希姆·基斯勒说。

治沙奇迹的背后是中国系列方案的支撑:

——政府主导,建立跨领域、多部门分工合作机制;

——依法治理,颁布一系列与防治荒漠化有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世界上首个颁布防沙治沙法的国家;

——政策引导,防治责任落实到省级政府;

——工程推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

——科技支撑,创造了“中国魔方”草方格、低盖度治沙等多项治沙技术和荒漠绿洲防护林体系等多种综合治理模式;

——产业化治理,治沙与经济、民生一起发展;

——全民参与,防治荒漠化凝聚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中国为防治荒漠化开出了“中国药方”,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个世界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贡献中国的解决方案。

收获发展共赢:引领示范建立机制形成合力

防沙治沙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中国以治沙为内涵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正在以生动实践刷新全球治沙理念,以样板示范引领国际治沙实践。

中国寻找到驯服“沙魔”的秘诀,找到了打开沙漠黄金宝库的钥匙。据联合国环境署评估,库布其沙漠共计修复绿化沙漠969万亩,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带动当地民众脱贫超过1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

截至2015年,中国沙区已营造经济林540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5360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33.9%。特色林果业带动沙区种植、加工和贮运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沙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拳头产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