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金砖+”令金砖机制 更有生命力

2017-09-07 09:37:0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崔凡

众所周知,金砖国家之名肇始于2001年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论及新兴市场投资的研究报告。不少人感到疑惑,这样一个投资概念是怎么演化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国家间合作机制的呢?金砖国家之间没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没有共同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有很大不同,也并非全都在地理上邻近,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合作基础呢?

金砖国家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规模大,都是在全球或者至少在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二是都是发展中国家;三是经济增长速度快,或者至少一度具有高增速,都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金砖机制本质上是一个大型发展中国家协调机制。随着当代全球治理体系的演进,金砖机制的产生是必然的,即使当年没有人创造出BRIC这个名词,它也迟早会以其他面目出现。这里仅从经济合作的角度来说明这一点。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随着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独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为了改变不利的国际制度环境,发展中国家推动了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创立,使关贸总协定增加了促进发展的条文,促使联合国通过了支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文件。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维护自己的政治独立,通过建立七十七国集团,在联合国贸发会议等机构中协调立场、共同发声。这些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来说收效甚微。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权基本上被发达国家控制,多边贸易体系的走向完全由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日本组成的四方会议(Quad)主导,而金融财政秩序则由七国集团(G7)把控。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特别是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话语权。世贸组织举行小型部长会议的那个绿屋子不再由四方所独占,小型部长会议逐渐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放,尽管在历次会议中,得以参加的成员已经有约40个,但真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屈指可数,中国、印度、巴西、南非是其中最活跃的代表,俄罗斯则是近期才加入世贸组织。中、印、巴西、南非虽然在经济利益上也有不同的诉求,但作为发展阶段类似的国家,在许多经济问题上都持有相近的观点。特别是在气候问题上,四国立场非常相近,于是形成了基础四国(BASIC),采取共同立场。金砖机制也在此前后逐渐形成并且完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