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从一无所知的“老外”到阅读汉语医药典籍的“中国通”——一名墨西哥行医者的中医针灸情怀

2017-08-24 12:41:1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墨西哥城8月23日电 通讯:从一无所知的“老外”到阅读汉语医药典籍的“中国通”——一名墨西哥行医者的中医针灸情怀

新华社记者吴昊 许睿 李丽洋

30多年前,墨西哥小伙子托马斯未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当地中医针灸行家。

1980年,大学刚毕业的托马斯在墨西哥坎佩切州从事社会服务期间,偶然看到当地医生用“针”治病。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心,从而结缘针灸。

不久,他听说中医“扎针治病”是门大学问。于是,这名充满求知欲的墨西哥青年四处打听,希望远赴大洋彼岸一求“真经”。恰好墨西哥政府组织中国留学项目,托马斯便开始书写他的中医情缘。

求医之路本就漫长而艰辛,更何况对于墨西哥人来说,学习中医更是难上加难。为跨越学习中医的第一关——语言关,托马斯来到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中文。

“古汉语难度不小。”托马斯笑着说。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由一名对中文一无所知的“老外”,变成能够读懂汉语医药典籍的“中国通”。

在他看来,学中医与学汉语一样,不能囫囵吞枣。“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墨西哥,许多针灸师仅简单记住手法,而没从根本上理解原理。”托马斯认为,无法全面理解病理,便无法真正掌握病人需求,更无从解决病人的问题。

托马斯在求学路上邂逅恩师,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天津的石学敏老师教导我,用针灸刺激神经,会得到即时反应。”他回忆道。托马斯的另一名恩师名叫高齐民,也正是他引导托马斯研究《黄帝内经》,掌握传统中医要旨。

1983年,托马斯回到墨西哥后开设了私人中医诊所。为了扩大中医文化在拉美地区的传播,以及填补西班牙语中有关中医药参考资料的空白,他从1992年开始致力于翻译中医著作,其中包括《黄帝内经》。

记者采访时看到,一叠白纸上画着密密麻麻的血管,托马斯仔细查看上面的每一个箭头是否对准相应的血管和穴位,并附上西文翻译。他翻译的《黄帝内经》不仅附有西文解释、中文拼音,还细心地用西班牙语拼法,为难懂的中医医学名词标注了中文读音。正是如此多的细节令托马斯花费了25年的青春岁月。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