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8·15”美国老兵回忆:“二战的胜利拯救了我的生命”

2017-08-15 15:26:1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退休后,惠特克生活在南卡罗来纳州,在冲绳战役老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改建的博物馆担任志愿者,还在学校、养老院开设讲座,分享二战故事。

去年,根据冲绳战役中真人真事改编摄制的美国电影《血战钢锯岭》上映,在中美两国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几名幸存的战友观看后推荐惠特克也去看。

“我尚未观看这部电影,但这是我人生必须完成的愿望之一,”老人说。

“他们歪曲历史的行径必定失败”

1941年11月下旬,新婚两个月的莱斯特·坦尼随部队抵达菲律宾。“虽然美国尚未进入战争,但我知道,美国要开始征兵了。”

坦尼不知道的是,在他抵达亚洲后不到一个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攻打东南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1942年4月,7.8万名美国和菲律宾军人在巴丹半岛向日军投降,随后被强迫步行前往上百公里外的战俘营,在这段恶名昭著的“死亡行军”路上饱受虐待。8天之内,数以千计战俘死于饥渴、疾病,死于日军刺刀和枪口之下。

对妻子的想念支撑着坦尼顽强地活了下来。他和一些幸存的战友后来被押往日本福冈县,充当煤矿苦力。

1945年8月15日,在离长崎不远的大牟田市17号战俘营,日本军官将坦尼等战俘聚集在一起,宣布:“战争结束了。日本人和美国人现在是朋友了”。

“随即,所有日本士兵离开了集中营,”坦尼说,“他们当时一言不发。”

“巴丹半岛大约有1.2万名美军战俘,仅有1500人活到了二战结束。”去年8月,坦尼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道。战争结束时,因长期遭受虐待,身体过于虚弱,他在医院前后住了一年。

当巴丹“死亡行军”的消息传到他妻子那里时,没有人知道坦尼的生死。尽管不断被人告知坦尼“应该已不在人世”,妻子仍然等候了3年。只是,当坦尼重获自由时,一直没有丈夫音讯的妻子已经结束了苦等,于几个月前再婚了。

70多年后回忆起这一幕,坦尼声音颤抖地说,这是“极为心碎的经历”。

战争给坦尼带来了身心创伤,但他站了起来。“二战退伍军人很容易找工作,但我想接受教育。因为战争,我曾经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我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更有益的人。”他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成为大学教授。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