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印地语版《四书》《骆驼祥子》等将在印度出版(1)

2017-02-22 04:06:06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认识中国不能少了文学”

本报驻印度记者邹松

《人民日报》(2017年02月22日22版)

近期,中国和印度经典著作翻译工作传来好消息。据印度汉学家狄伯杰教授介绍,《四书》《骆驼祥子》《活着》《看上去很美》等书印地语定稿翻译已经送交出版社准备出版,另外,季羡林的《中印文化交流史》、巴金的《家》、阿来的《尘埃落定》等书的印地语翻译工作也将在2月截稿。这些书籍的翻译和出版,代表着中印经典翻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是中印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又一例证。

作为“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印度方负责人,狄伯杰表示,近一年来该项目进展很快,已经有七八本中国著作即将在印度出版。这位印度尼赫鲁大学的汉学家坦言,“我们的工作必须加速,我知道中国同行已经走在了前边。”

“这些经典理应成为了解中国的必读作品”

“这是中印两国政府签署的合作项目,双方都期待着按计划完成翻译任务。”狄伯杰一边跟本报记者介绍,一边查阅着由他参与审定的中国著作书目。这25部中国经典中,除了《四书》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外,其余都是文学作品,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代作品,也有《骆驼祥子》《子夜》《京华烟云》《手机》《白鹿原》《秦腔》等现当代作品。

这些著作何以能代表“中国经典”,狄伯杰的解释是,“侧重文学性是我们选定作品时一直强调的,对印度普通人来讲,认识中国不能少了文学。另外这些作品极具时代性,社会影响大,理应成为印度读者了解中国的必读作品。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有些中国著作此前已被翻译过,所以就没有被列入该项目。所以说这次即将以印地语面市的中国作品都是印度‘首秀’”。

然而,中国经典的印度“首秀”有些姗姗来迟。据介绍,从2013年5月中印双方达成经典互译项目协议,到2015年12月的两年多时间里,印度方面在书目选定、翻译团队组建、落实出版商等环节进展缓慢,而在此期间,中英文版《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已经出版,中国学界已三译印度梵文经典《薄伽梵歌》,这些国家级重点图书交流项目的快速进展令印度学界坐不住了。狄伯杰介绍称,“从2015年底,由尼赫鲁大学教研人员为主体的翻译团队正式建立,共有约17位精通中文及印地语的专家、教授加入,他们有的本身就是长期研究某中国作家的学者,对其著作的创作背景有较全面的认识。这对印度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经典著作有所帮助。”

“我见过巴金,翻译他的作品是我的梦想”

在尼赫鲁大学任教的戴温蒂教授是位巴金迷。面对本报记者采访,她的思绪回到了20年前那个令她激动的时刻,“那时我才20多岁,是印度在华师大的留学生,我很喜欢巴金的作品,当我得知使馆要组织为巴老庆生活动时立刻报了名,没想到在1997年11月24日,也就是巴老93岁生日前一天我收到了邀请,我放下所有事情准备去见他。”

时隔20年,由戴温蒂翻译的印地语版《家》即将出版。“我见过巴金,翻译他的作品是我的梦想,能够加入25部中国经典翻译项目更是我的荣幸”,在戴温蒂看来,这部小说反映的是印度读者十分关心的青年人的问题,他们对恋爱、理想与自由的追求有着时代烙印,但其精神实质是跨越时间与地域的,同样会对当代的印度青年人产生影响。戴温蒂还对《家》中描写的中国节庆习俗印象深刻,“中印间不少文化习俗有共通之处,书中不少描写会令印度读者感同身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