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联合国秘书长“面试”结束 三天回答800多个问题(1)

2016-04-16 10:11:4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联合国秘书长“面试”结束 三天回答800多个问题

选择联合国下任秘书长的公开“面试”14日结束。为应聘这份“全球最高外交官”的职务,来自各国的9位候选人在三天内共回答了800多个问题。新华社驻联合国分社记者从现场发回报道,感受这场“世界级”面试的热度。

【时间有点紧】

“我的问题还没回答完呢…”

“是...但如果可能,请简短些。”

一向优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似乎不太乐意被打断,与联合国大会主席莫恩斯·吕克托夫特起了小小的“争执”。

这段对话,发生在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公开“面试”现场。博科娃是接受面试的秘书长候选人之一,吕克托夫特则是不断掐算时间的面试组织者。尽管两人都压低了声音,但这段小插曲还是通过话筒传遍会场,引来阵阵笑声,也通过现场直播传到了世界上许多角落。

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头一次,秘书长候选人要提交简历、坐在“面试台”上,回答联合国会员国、观察员国、区域组织以及民间组织的提问。每人限时两小时,全程直播。

三天九人的“面试”,博科娃不是唯一一个有时间问题的面试者,其它候选人和提问者也时常被联大主席善意提醒,注意掌握时间。对此,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调侃道:“主席,您给我17分钟回答19个问题,已经很慷慨了。”

【多边主义的舞台】

一定程度上,这场轰轰烈烈的公开“面试”反应出扮演世界最高外交官的超高难度。

面试场上提问的代表,立场各不相同:有的代表本国利益,如英国、美国这样的政治大国;有的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如欧盟、77国集团、非洲区域集团、内陆最不发达国家等等。马尔代夫代表曾反复提问候选人:小岛屿国家受气候变化影响巨大,您将如何保证它们的发展?

在接受“拷问”的讲台上,候选人们既要照顾每个团体的诉求和关切,以表现自己对多边主义的信念,还需要意识到一些客观事实,例如回答巴勒斯坦代表问题时切记,以色列代表也是台下的听众之一。

另一项无法令人忽视的能力大抵是语言表达了。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中文、英文、西文、阿文、法文、俄文。对于联合国秘书长来说,能够流利地使用一到两种语言,并非过分的要求。

回顾候选人的表现,博科娃全程用英文、法文交替作答;葡萄牙前总理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用流利的英语陈述,作答时还会根据提问国家的语种,偶尔切换到法语或西语模式。

来自黑山的“小鲜肉”候选人伊戈尔·卢克希奇则在“面试”结束时,用中、西、俄、阿文向听众致谢。那一句中文的“非常感谢”说得腼腆而真诚。

【着眼性别还是地区?】

依照按地区轮换的不成文惯例,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应该来自东欧国家。然而,由于历任8位秘书长均为男性,推举一位女性候选人的呼声不小。实际上,无论女性还是来自东欧的秘书长,在联合国历史上都无先例。究竟着眼性别还是地区,成了今年推举秘书长的争论焦点之一。

有56个联合国会员国组成了一个“友谊的小组”,名为“支持女性成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小组”(Group of Friends in Favor of a Woman for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这个小组对男、女候选人都提出了一个不那么尖锐的问题:如何增加联合国高层管理人员中女性的比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