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0日,于培杰(右)在南苏丹朱巴市皇后村小学带领孩子们唱儿歌。
原标题:中国维和部队的海外故事
今年是联合国开展维和行动70周年,也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8周年。目前,约有2500名中国维和人员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捍卫和平、传递友谊。从扫雷到修路,从护卫到义诊,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完成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深度参与让世界刮目相看。
2018年4月30日,在联合国南苏丹一号难民营,当地儿童赠送给于培杰(中)一把小竹枪。
2018年4月30日,在南苏丹中国维和步兵营,于培杰与男兵进行格斗训练。
在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里,26岁的女兵班班长于培杰有个响亮的男性化绰号——“强哥”。她既能在格斗中把男兵撂倒,又能在舞台上甩起水袖,被战友们评价为“温柔的女汉子”。
2018年4月30日,在南苏丹中国维和步兵营,于培杰(左)在女兵宿舍和战友擦拭枪支。
2018年4月30日,在南苏丹中国维和步兵营,于培杰(左三)与战友在健身房排练舞蹈。
于培杰所在的维和步兵营,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支派驻海外的作战部队。营里有10名女战士,最小的19岁。
南苏丹至今仍处于战乱状态,兵营的生活也十分艰苦。尽管父母担心安全问题不太支持,于培杰还是抱着梦想和憧憬,在2017年11月19日来到这里,成为了一名维和女兵。每天执勤巡逻,不仅要穿戴20余公斤重的防弹护具,忍受高达40摄氏度的平均气温,还要面对不时响起的枪声,但于培杰现在已经习以为常。
虽然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于培杰也有着柔软的内心。营地附近的小男孩塞夫想去上学,但是买不起校服。她和战友们得知后买了一套新校服送给塞夫。另外,于培杰训练之余还喜欢跳舞,和战友们编排了《礼仪之邦》《短头发》等舞蹈,在一些礼仪场合展示中国女兵的多才多艺。她还在房间里养了一棵多肉植物。
2017年9月1日,在位于黎巴嫩南部的联黎部队司令部的训练场,中国维和官兵与法国维和军人进行扫雷技术交流。
2017年12月15日,在位于黎巴嫩南部靠近以色列边境的“蓝线”附近,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迈克尔·比尔里(前)到作业现场看望中国扫雷维和官兵,并用手机拍摄一枚被清理出来的地雷。
2017年11月8日,在位于黎巴嫩南部靠近以色列边境的“蓝线”附近,中国扫雷维和官兵在雷场内作业。
2017年11月8日,在位于黎巴嫩南部靠近以色列边境的“蓝线”附近,中国维和官兵扫雷作业手在组长的监督下作业。
维和日子艰苦,于培杰却乐在其中。她说:“南苏丹现在还在战乱中,老百姓盼望和平。能为他们作出一点贡献,我感到很自豪。如果有机会,还愿来执行维和任务!”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2018年5月12日,“蓝音乐队”成员交流歌曲心得。
2018年5月12日,“蓝音乐队”成员交流歌曲心得。
2018年5月12日,吉他手陈文进(左)、鼓手梁成龙(中)与词曲创作者杨志承一起交流歌曲心得。
2018年5月12日,“蓝音乐队”鼓手梁成龙在排练中。
2018年5月12日,“蓝音乐队”举行告别马里演唱会。
在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团东战区超级营地中国维和营内,有一支由中国第5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组成的“蓝音乐队”。成员包括主唱单龙华、键盘手霍然、鼓手梁成龙、贝斯手罗福军、吉他手陈文进和词曲创作者杨志承。“蓝音乐队”成员个个都是任务一线的骨干力量,经历过生死考验之后,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
“风沙起,勇士出击,一身戎装守望异乡的土地;顶热浪,满目疮痍,肩负的使命永远难忘记……”这首由杨志承创作的歌曲《马里维和的日子》,曾在维和官兵中传唱已久。除此之外,乐队创作和翻唱的歌曲包括《自豪吧,中国蓝盔》《You and I》等等。通过旋律传递着中国维和军人的故事,“蓝音乐队”的歌声不光引发了中国维和士兵的共鸣,提振了部队士气,还打开了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军队的窗口。今年5月12日晚,在即将轮换回国之际,“蓝音乐队”举行了告别马里演唱会。新华社记者韩立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