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加来“强拆”,在历经一周后,终于几近尾声。原本挤得满满当当的“丛林”难民营,一下子翻天覆地,成了片人迹罕至的空地。
一部分“被遣散者”,乖乖打了避难申请、去难民接待中心报道,但还有数百人,直接走上巴黎街头,打起了地铺。
因为“有损法国形象”,总统奥朗德一声令下,刚忙完一轮的法国防暴警察,只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清理疏散。
看来,加来“强拆”在法国国内引起的蝴蝶效应,一下要解决还真不容易。
其实上周,南半球也有一个国家,因为难民问题而上了次头条。
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上周宣布,政府考虑出台新政策,永久禁止乘船来澳的难民申请签证。
如果澳大利亚国会真的批准这一政策通过,不仅在将来,走海路赴澳的难民会被拒之门外,自2013年7月19日起入澳的难民也有可能被追溯,从而不能在澳大利亚本土继续得到安置,要么返回故乡、要么前往第三国,剩下唯一折中的选择,就是前往澳大利亚的“离岸难民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属岛,或是瑙鲁共和国。
还有折中的去处,听起来倒也算不错,但瑙鲁共和国,是什么“鬼地方”?
瑙鲁共和国,位于西太平洋中西部,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1968年独立前曾被澳大利亚占领、托管,至今没有军队,防务由澳大利亚协助。
澳大利亚与瑙鲁签订过谅解备忘录,允许其将部分拦截到的赴澳难民遣送至瑙鲁,进行难民身份的甄别和安置,瑙鲁也因此得到了澳大利亚的部分经济援助。
不过,所谓的“离岸安置”,一直以来受到了外界的不少质疑和反对。
今年八月初,英国《卫报》发布“瑙鲁文件”,援引所获超8000页、共计2116份文件,曝光澳大利亚“离岸难民营”瑙鲁岛上,除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外,针对难民的攻击、性侵和虐待频发,引发难民自杀、自残事故无数:
2014年7月,一名不足10岁的女童脱光衣服,多名成年人对她实施了性侵。
2014年9月,一名女孩把嘴唇缝上,她的痛苦却遭到了警卫的肆意嘲笑。
2014年9月的一份报告记载,当一名少女请求将洗澡时间从2分钟延长到4分钟时,竟被警卫要求“提供性服务”来交换。
这样的案例,触目惊心却屡见不鲜。
《卫报》发布“瑙鲁文件”之后,联合国难民署发表声明,称“这些文件在大体上同难民署长期以来所表达的持续关注相一致”,呼吁“必须要为此寻找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没等到,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消息却甚嚣尘上。
《卫报》发布“瑙鲁文件”同月,国际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又发布了一份有关于瑙鲁“离岸难民营”的报告。
报告中提到,瑙鲁的难民拘留中心,就像是“露天监狱”。待在这里的难民不能离开、又无法获得适当的医疗和照顾,还可能被当地居民攻击。
大赦国际还称,这些不人道的情况,澳政府并非不知情,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默许暴行持续,就是为了吓退其他来澳寻求庇护的难民,以减轻难民入境的负担。
法国拆除“丛林”难民营,澳大利亚把难民无限期“强制性拘留”在离岸难民营中……按照这个趋势,说不定将来某天,特朗普的“筑墙计划”,也不再是天方夜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