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德国欲为中企收购划红线:政府有全面否决收购权

2016-10-17 07:18:15    环球时报  参与评论()人

德国欲为中企收购划红线:政府有全面否决收购权

德国欲为中企收购划红线:政府有全面否决收购权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对中国收购的恐惧!”德国新闻电视台16日报道称,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被中国美的集团收购,半导体供应商爱斯强、百年照明企业欧司朗等企业也面临出售给中国企业,引发德国政府担忧。德国联邦经济部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联邦政府正计划在法律上对外国收购德国企业进行干预。

德国《星期日世界报》从德国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马赫尼格处获得一份内部文件显示,联邦经济部计划保护本国高科技公司,以应对非欧盟国家国有企业或部分国有企业的“不友好攻击”。文件称,来自非欧盟国家的投资者在收购欧盟企业时,欧盟国家政府应该有全面否决权。具体政策是,收购欧盟国家企业股份超过25%的交易,必须获得所在国政府的许可。报道还根据文件举出了未来将面临限制的四种情况:一是投资者所在国政府产业政策影响的投资;二是由政府补贴的投资;三是包括国有企业或部分国有企业的收购;四是对德国企业限制市场准入国家的直接投资。

对于这份内部文件,德国联邦经济部不愿给予评论。不过,该部部长加布里尔已经多次明确表示,他希望在欧盟层面上,针对有补贴的外国公司的竞争制定规则。《星期日世界报》称,联邦政府的担忧是因为一些中国公司毫无阻碍地收购了德国的高科技企业,而德国企业却不能完全购买中国企业。

不过至少在公开表态中,德国政府目前在中国企业收购德国公司过程中仍保持开放态度。《新苏黎世报》称,加布里尔曾试图说服德国及欧盟企业出手参加库卡竞购,但无果而终。最终,德国不得不给这一收购案亮起绿灯,因为现有的欧盟法规不能为政府提供叫停的法律依据。分析人士认为,新的文件如果在欧盟层面通过,势必将影响中国等国家企业的收购。

根据安永会计事务所的一项研究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投资者收购了37家德国企业,而2015年全年才39家,这创下了历史纪录。中企在德国的投资总规模扩大得更为强劲:2015年的投资总金额是5.26亿美元,而今年前6个月的数字就已经达到108亿美元。

德国欲为中企收购划红线:政府有全面否决收购权

当地时间10月13日,欧盟委员会已根据欧盟合并条例批准了中国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德国库卡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报道:中企掀对德并购热潮 文化差异成“拦路虎”

10月13日晚,美的集团发布最新公告显示,美的要约收购库卡机器人一案已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

而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美的正式对外披露发起对德国企业库卡并购案后,德国就表现得“很不舍得”。“在跨国并购之后,如何做好多方的信息沟通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阻碍并购进程。”德国VPC集团中国区总经理Marcus Kapust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跨国连线专访时表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需重视信任机制的建立,合理引入比如公关公司这样的中介机构,有利于为自己找到信息的“裁缝”。

Marcus Kapust长期居住在德国,多年来一直担任德国公关公司高管,并将于近日飞往佛山参加本月19日举行的首届中德企业投资与并购论坛。

他认为,产业互补是中德两国企业互相吸引的关键所在,但跨国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往往是并购过程中的“拦路虎”,为此,Marcus Kapust建议企业要重视跨国并购双方信任机制的搭建,必要时通过中介机构,缩小企业之间信息的鸿沟。

海外并购需“信息裁缝”助力

“在Marcus Kapust看来,在跨国并购中,如何做好多方沟通非常重要,一旦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机制,很容易阻碍并购项目进程。而公关公司在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充当着类似于 信息裁缝 的角色,教会买方企业学会如何进行多方的良好沟通。”

南方日报:中资企业正在掀起一轮对德并购热潮。跨国并购往往需要专业团队来进行。我们注意到一个趋势,在许多中德并购案当中经常出现跨国公关公司的身影。一个跨国并购团队里,会计师事务所等的存在大家已习以为常,那么为何需要公关公司呢?

Marcus Kapust:公关公司主要的工作是传播和交流。企业想要产生良好的伙伴关系,我们就必须要做好沟通工作,这是第一要务,而在国际并购当中就更是如此。

在跨国并购的实际操作中,对于买方,比如对于媒体和资本市场的代表,需要通过沟通来建立信任机制。如果你不让利益相关方知道你的计划和意图,最终就会产生误会导致不信任。这两者都会阻碍并购项目的进程。

南方日报:那么,你们会怎么做?

Marcus Kapust: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当的是“信息裁缝”的角色,具备针对不同目标受众的经验和技术。也就是我们会建议客户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说、怎么说、还有谁去说等。

总的来说,第一,我们在并购过程中的角色是顾问;第二,我们具备所有必须的技能和经验,譬如文案的撰写、设计和落实网络专家沟通。第三,我们可以确保客户的想要传达的信息传达到对的人。

南方日报:在许多大型的跨国并购案中,我们观察到,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不太好的声音。公关公司在这个层面怎样帮助并购双方增进信任?

Marcus Kapust:两国之间的不信任是因为信息不对等。信任是建立在充分信息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信息的处理方面是专家,通过组织资讯、传递情报、判断资讯的价值,来帮助一个项目中的利益相关人更加熟悉彼此,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建立互相信赖的伙伴关系。总的来说,我们要缩小企业之间的信息鸿沟。

德国欲为中企收购划红线:政府有全面否决收购权

当地时间10月13日,欧盟委员会已根据欧盟合并条例批准了中国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德国库卡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互补造就中企对德并购热

“中国企业家以大约每周一家的速度收购德国公司。截至今年8月中旬,中国投资者已经向45家德国公司发出了收购提议。在这股中企对德并购热中,Marcus Kapust认为,中德之间的产业互补是两国企业互相吸引的关键所在。”

南方日报: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抢占制造业的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海外并购是快速嫁接国外先进技术的一种做法。为何中国企业家更青睐德国呢?

Marcus Kapust:据我们观察,2016年上半年中国对德国企业的并购出现一个小高潮,总交易额飙升至34亿欧元以上。我们也观察到中国企业现在正在做一些更具战略导向型的投资。这就是说,现阶段中国投资者更加关注长期的利益。

南方日报:基于这样的变化,德国为何成为热门选择?

Marcus Kapust:德国的产业跟中国很多企业是互补的。德国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在此领域中的革新成果在全球都享有盛名。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因为有其优秀的现代工业基础设施,对德国企业来说也是一个理想的落户地点。中德之间的产业互补是两国企业互相吸引的关键所在。

跨国文化差异成海外并购难题

“Marcus Kapust认为,并购不是一锤子买卖,在并购之前中国企业要对全局市场进行把握,对目标公司进行充分调研建立完善的认识,收购过程中要做好企业双方的协调沟通和谈判等。而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收购之后的整合规划问题也成为不少企业实现成功并购的绊脚石”

南方日报:跨国并购的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企业文化上的明显分歧,在并购前中国企业需要做哪些工作消除隔阂?

Marcus Kapust:把两个企业文化不尽相同的企业合并起来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在跨国并购的案例当中就更是如此。尽管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当中,文化差异对两家将要合并的企业来说,仍是非常需要努力克服的。在我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沟通和交流,无论在中国或者是德国。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自动化领域,中德都有很不错的成果,譬如上工申贝收购科普爱华以及德国百福工业,就证明了两国之间的并购只要能找到契合点就有相当大的可能成功。

南方日报:既然中介机构对于企业跨国并购有着重要作用,你对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选择像公关这样的中介机构时,有何建议?

Marcus Kapust:我会建议中国企业要找那些敢于讲真话,还有具备足够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公司。当然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会是最好的选择。

观点

在跨国并购的实际操作中,对于买方,比如对于媒体和资本市场的代表,需要通过沟通来建立信任机制。如果你不让利益相关方知道你的计划和意图,最终就会产生误会和不信任。这两者都会阻碍并购项目的进程。

把两个企业文化不尽相同的企业合并起来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特别是在跨国并购的案例当中就更是如此。尽管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当中,文化差异对两家企业来说,还是非常需要努力克服的。

2016年上半年中国对德国企业的并购出现一个小高潮,总交易额飙升至34亿欧元以上。我们也观察到中国企业现在正在做一些更具战略导向型的投资。这就是说,现阶段中国投资者更加关注长期的利益。

——德国VPC集团中国区总经理Marcus Kapust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叶洁纯 见习记者 梁志毅

德国欲为中企收购划红线:政府有全面否决收购权

当地时间10月13日,欧盟委员会已根据欧盟合并条例批准了中国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德国库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企近期对德重要收购案盘点

1、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获欧盟委员会批准

中国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又有新进展:欧盟委员会已经根据欧盟合并条例批准美的收购库卡。

澎湃新闻从欧盟委员会官网获悉,当地时间10月13日,欧盟委员会已根据欧盟合并条例批准了中国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德国库卡股份有限公司。

10月13日,美的集团公告,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审核通过了公司就收购库卡向其提交的要约收购文件。

美的在公告中还指出, 10月12日,本次要约收购关于墨西哥反垄断审查的交割条件已经获得满足。但收购尚需通过欧盟的反垄断审查,以及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和国防贸易管制理事会(DDTC)审查,前述政府审批最迟需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

今年5月份,美的集团对外宣布,拟以每股115欧元要约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经历了德国政府口头反对,原库卡第一股东福伊特集团反对后,库卡集团终于在6月28日与库卡达成一致意见。库卡集团监事会及执行管理委员会推荐库卡集团股东接受本次要约收购。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的收购库卡的过程中,曾一度遭到德国和欧盟方面的口头反对。欧洲议会德国议员马库斯·费伯(Markus Ferber)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需要考虑,是要把这样一家公司卖给中国,还是把它留在欧洲。我的担忧是,类似交易完成后,未来汽车将不在斯图加特和沃尔夫斯堡生产,而是在中国生产。”

最终,库卡股东选择接受美的的收购要约。经过3个月的收购,美的集团最终持有德国机器人公司的94.55%的股份。

对于美的来说,库卡的核心优势在于机器人综合制造实力强、下游应用经验丰富,美的希望通过此次收购,布局机器人领域的中游总装环节,并积累下游应用经验,为其在中国推广做足铺垫。同时,白色家电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已经逐渐成为制造领域里的趋势之一。

而对于库卡来说,中国市场一直是库卡的短板,同时也是美的的长处。除了中国机器人市场整体市场空间,仅仅是美的自身的机器人需求,对库卡而言都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根据美的确定的战略计划,库卡有可能将在2020年之前超额完成其设定的40亿至45亿欧元收入目标,其中10亿欧元预计将来自中国市场。业内观察人士认为,一旦美的收购库卡成行,库卡在中国地区的收入有望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拥有百年历史的库卡公司总部在德国南部城市奥格斯堡,是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商之一。库卡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两大业务。2015 年收购瑞士 Swisslog之后其在自动化系统集成上更进一步。目前,库卡50%的机器人与控制系统应用于汽车行业。

德国欲为中企收购划红线:政府有全面否决收购权

爱思强(Aixtron)德国总部

2、中企拟收购德顶尖芯片制造商爱思强 估值近50亿元

德媒称,德国半导体沉积设备供应商、国际上市公司爱思强(Aixtron)5月23日在其官网上宣布,来自福建的中国芯片投资基金(Fujian Grand Chip Investment Fund LP )正式提出了收购要约,愿以每股6欧元、总价6.7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的价格收购爱思强。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5月23日报道,此前德语财经媒体纷纷报道爱思强接连失去几个重要订单、陷入亏损状态,并于数月以来寻求新的投资方。上周有消息说爱思强可能已经找到新买家,其股票明显升值。福建FGC每股6欧元的出价则又比20日爱思强股票收盘价高出近四分之一。

福建FGC收购爱思强行动还需经过至少60%的爱思强股东的同意以及该公司监事会的通过。福建FGC背后的后盾实际上是注册资金达1.2亿人民币的华芯投资(SINO IC Capital LTD.)。华芯投资成立于2014年,属中国"国家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行业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主。福建FGC在表达收购爱思强的意愿时也强调,如果收购行动成功,将继续支持爱思强的企业战略,不会进行出于降低成本考虑的裁员等措施,公司的高管层也不会易人。

德国爱思强(Aixtron)成立于1983年,由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半导体技术研究所的成员创建。公司总部在亚琛附近的小城黑措根拉特。公司创办初期以生产三五半导体精密设备为业务核心,进入90年代后均以先锋角色推出首座MOCVD多晶圆系统及首个用于生产蓝光LED的沉积系统。爱思强的创办人之一、亚琛工大的物理学家约尔根森(Holger Juergensen)的愿景是:"未来属于光电。"爱思强公司官网上将约尔根森的这句话成为"奠定了公司成功的基础"。爱思强在多晶圆系统领域也多年来保持市场领导地位。

上世纪90年代末到进入2000年代以来,爱思强也进行了多项接管和收购行动。比如1999年接管英国Thomas Swan的科学设备部,同年接管总部位于瑞典的EPIGRESS AB。2005年爱思强出自1.18亿欧元收购美国的Genus.Inc.并将另一种硅和数据存储行业的沉积技术(ALD)纳入产品组合。2007年爱思强接管英国的Nanoinstruments Ltd. 将产品范围扩展至纳米技术(PE)CVD领域。

截至2015年,爱思强在全球有748名员工,其中475名在欧洲。自2012年起,爱思强在苏州开设培训中心和实验室。爱思强提供的生产半导体沉积设备的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娱乐电子,中国也成为其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中国和亚洲本土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爱思强在过去几年里面临订单减少和投资撤资等困境。2016年3月,爱思强正式宣布出售股权,欢迎投资企业竞购。

德国欲为中企收购划红线:政府有全面否决收购权

法兰克福国际汽配展欧司朗展台

3、中资有意收购德国百年老店 欧司朗股价涨150%

德媒称,中国"十一"小长假结束之后,德语媒体最关注的中国经济话题,除了股市重新开盘之后的表现之外,就是三安光电有意收购德国百年老店照明企业欧司朗(Osram)的消息了。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0月11日刊登题为《中资“买买买” 德国喜忧参半》的报道称,10月9日一期的《新苏黎世报》先是简短叙述了消息的背景:7月份,欧司朗旗下的子公司朗德万斯已经以4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中国的一个财团,现在新的投资者又来敲门了,而且这次的收购目标则是整个欧司朗。据悉,半导体企业三安光电有可能愿意以70欧元每股的价格收购欧司朗股份。

作者感慨道:"中国企业对于收购德国企业的饥渴显然是无止境。根据安永会计事务所(Ernst & Young)的一项研究统计,上半年内中国投资者收购了37家德国企业--这创下了历史纪录。2015年,已经有39家德国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而投资总规模扩大得更为强劲:2015年的投资总金额是5.26亿美元,而今年前六个月的数字就已经达到108亿美元。"

面对这样的"抢购热潮",德国方面并非毫无顾虑。文章接着写道:"至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即中国家电巨头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的事情,已经给德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因为库卡被视为工业4.0的关键企业,拥有德国工业界的敏感数据。经济部长加布里尔试图说服德国本土企业出手参加竞购的努力徒劳无功。由于来自亚洲的报价高不可攀,德国本土企业纷纷选择放弃。对于许多德国企业来说,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领域,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因此这些德国企业都不希望跟中国方面发生不愉快。"

最终经济部还是不得不给这一收购案亮起绿灯,现有的欧盟法规不能为政府提供亮红灯的法律依据。而对于眼下的欧司朗收购事宜,因为中方尚未发出正式的报价要约,柏林方面也暂时没有出面表态。然而欧司朗由于为不少汽车企业提供LED照明芯片,还为智能手机生产半导体元件,所以其重要地位也是不言自明。

《新苏黎世报》的文章接着指出:"这次对欧司朗产生收购兴趣的三安光电之所以引起人们的疑虑,是因为它在另外一桩收购案中扮演了不透明的角色。先是三安取消了在德国半导体工业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的一笔大订单,导致后者的股价暴跌至谷底。紧接着另外一家中国投资商的收购要约就送上了门。

因此,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BDI)国际市场部主任施特拉克(Friedolin Strack)对《新苏黎世报》指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消除双方在市场准入方面的不对称:"我们德国企业在参股中国企业时,要面对各种限制、技术转让规则条款还有诸多定额。"德方必须敦促中国消除这些投资壁垒。

而德国财经资讯网站finanzen.net则从纯财经专业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对欧司朗的这一收购意向。财经评论员Florian Westermann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对于西门子总裁凯瑟尔(Joe Kaeser)来说,这可能是个以既维持风度同时又利润丰厚的方式去甩掉手中残存的这个昔日子公司股份的好机会。在三年前欧司朗单立门户之后,西门子还持有足足17%的股份。况且凯瑟尔和欧司朗总裁博林(Olaf Berlien)之间也早已翻脸,起因是2015年11月后者公布的企业重新定位方案。股市对此反弹剧烈,欧司朗的股票一度暴跌。令凯瑟尔恼怒的是,西门子手中持有的欧司朗股份市值在一夜之间就缩水了2.6亿欧元。"

因此这位财经评论员认为,如果三安光电收购欧司朗的意向属实,那么这最终很有可能会成为一桩两厢情愿的交易:"这些(关于收购的)传闻令欧司朗的股东们——估计也包括凯瑟尔——脸上放光。在消息曝光后第一时间出手买进欧司朗股票的投资者,目前已经可以看到股价上涨了150%。如果关于欧司朗的并购大战真的打响,那么股票的暴涨还远远没有到达顶峰。"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