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禁毒本是好事,为何菲律宾却遭遇“千夫所指”?
街头横尸、枪声时起……这是近来的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马尼拉街头
没有战乱,也并非黑帮血拼,造成这种局面的,是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在全国掀起的“反毒品战争”。
一般来说,禁毒是大快人心的举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广受支持,但记者注意到,菲律宾的这场禁毒战争却引发颇多争议,甚至联合国都对其点名批评,称“造成菲律宾严重的人权侵害和杀戮”。
争议1
重金奖励击毙毒枭的执法人员,鼓励民众击毙毒贩
毒品犯罪、腐败、贫困是菲律宾的三大痼疾。在毒品方面,菲律宾是全球制毒和贩毒的重要据点,全球约7成大麻产自菲律宾,全国活跃着大约13个跨国贩毒组织和175个本土贩毒集团。据菲律宾缉毒署统计,“瘾君子”数量更是高达370万。
记者了解到,做总统之前,杜特尔特曾在菲律宾南部城市达沃担任市长长达22年。在那里,他向毒贩开战,将这座高犯罪率的城市整治为菲律宾最安全的地区之一。
当选新一届总统后,5月31日,杜特尔特举行新闻发布会,放言铁腕缉毒,重金奖励打击毒贩的执法人员,逮捕或击毙一名毒枭奖励300万比索(约合人民币42万元)。奖金将由杜特尔特剩余的竞选资金支付。
当地时间8月10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军营检查禁毒中收缴的枪支。
杜特尔特甚至公开表示有枪的民众也可以击毙拒绝被带到警局的毒贩。他说:“民众可以随时报警,如果有枪的话也能自己动手,我支持你。毙了他,我会给你颁奖。”
军方也将参与缉毒行动。军方和警方将相互严防“内鬼”,特种部队还将部署监狱,杜绝狱中涉毒交易。
争议2
容许警察“就地处决”,7月以来667名涉毒人员被警方击毙
6月30日,杜特尔特宣誓就职,并正式向毒贩宣战,称将在3个月到半年内铲除毒枭,容许警察“就地处决”疑似贩毒者,不需经过司法程序。而警方的执法行动不遮挡现场,民众、媒体都能围观拍摄。
马尼拉民众围观警察在一次缉毒行动中打死的嫌犯尸体。
因为受到总统的支持,一些民间治安组织自发成为“义务警察”,他们走街串巷寻找涉毒人员并当场处决,常见有街头被击毙者身上盖着牌子,上面写着“我是毒贩,别效仿我,不然这将是你们的下场。”
7月下旬,马尼拉街头惊现一具尸体,死者的脸被多层包装胶带捆绑,身上放着一个纸板,上面写着“我是毒贩子”。警察撕开尸体面部的胶带,推测他应该是毒贩或者瘾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