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汉学家芮效卫辞世 曾用30年翻译《金瓶梅》(2)

2016-05-30 15:39:21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为了能很好地研究《金瓶梅》,芮花了近两年时间为每一行诗词、每一句谚语做卡片索引。最后做了几万张卡片。有人说芮效卫:为什么不雇个研究生帮你做?芮效卫的回答是:“我知道他们干不了。后来无论读到什么中国古代戏剧和诗词,我都能辨析出是否在《金瓶梅》里出现过,很快找到索引卡片。那些卡片上写着我的翻译和注释。没有这些索引工作,我不可能完成最后的翻译工作。我还读了所有能找到的《金瓶梅》之前的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那是巨大的工程,但是我继续去寻找那些诗词的线索。”

1982年,芮效卫在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以万历本为源本,开始翻译《金瓶梅》。1993年,《金瓶梅》译本第一册出版。八年之后,该书第二册出版。芮效卫平时教学很忙,只有周末才有空翻译,由于要参考无数的中文资料,翻译耗时耗力。芮效卫曾回忆:“当时我只是认为我得先翻译起来,然后看看能走多远。我的许多同事都认为我没办法完成翻译,但我决定坚持向前。1999年,那时我才65岁,但我申请提前退休,这样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翻译之中。自那以后,我也加快了速度。”

2013年11月,年近80岁的美国汉学家芮效卫(David Tod Roy)完成了《金瓶梅》最后一卷《死亡》的翻译,他用3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并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英译本5卷《金瓶梅》的总页数有2500多页,注释多达4400多条。芮效卫的英译本忠实原著,力图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著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每卷中注释所占的篇幅均高达三分之一。研究者认为,他的翻译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英文译本,也为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文献。

芮效卫在完成了这项巨大工程后,被诊断出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即渐冻人)。这种疾病会造成肌肉萎缩,令人丧失走路、说话的能力,最终丧失咀嚼和呼吸的能力。三十年焚膏继晷辛劳翻译之后终有成果,却被确诊恶病,但芮效卫并未哀悼即将到来的阴沉命运,而是如释重负般深表欣慰,因为他在健康之时已经完成了精致复杂的中国古典世情小说《金瓶梅》的翻译。

“现在,我毕竟可以对质疑我的人嗤之以鼻。如果我胆敢说我有一丝文化上的成就,它实在归功于我‘不幸’的躯体衰退。”芮效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豁达而幽默地权衡他翻译《金瓶梅》30年来的所得所失。

芮效卫认为,对西方读者而言,读《金瓶梅》难度很大。排除它多头并叙、见缝插针的复杂故事结构,它还百科全书般地吸收了民间俚俗词牌小调、谚语方言。并且它常被误解,被冠名为“色情小说”。他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对于这种文化误读的抗争。

2015年5月,美国汉学家林培瑞在《纽约书评》发表了一篇关于芮效卫版《金瓶梅》的评论文章,他在文中表示,芮效卫教授花费30年心血所译的《金瓶梅》被西方读者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英译本,而芮译也确有其鲜明的特色。一方面,芮译不同于之前的译本,并没有试图将《金瓶梅》仅仅翻作一本脍炙人口的英文小说,而是尽量采用了直译的手法,而产生的效果用美国汉学家何谷理的话来说则是“让读者时刻清醒,这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以及另一个时空的内涵非常丰富的文本”。

林培瑞在那篇文中同时认为,“芮译在考虑到翻译本身并不能将《金瓶梅》中博大精深的意义全部展现出来,所以用了4400个尾注来做翻译之外的阐释。这些注释是在芮效卫花两年时间将诗词小曲、俚俗谚语做成卡片索引的基础上完成的。它们对于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帮助非常大,因为它们比任何中文版本的注解都要丰富且深入。但是可惜的是,很多注解都只是对于一些表达的通俗解释或者转换,和小说艺术本身关联很小。”

(责任编辑:翟明 CN04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