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奏响迈向小康社会的“协奏曲”(1)

2016-02-24 20:55:44    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思熟虑,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并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形成了具有重大指导性、前瞻性、针对性的经济工作系列论述。两会前夕,人民网记者通过基层采访、专家解读、网民连线等形式,撰写并刊登8篇深度报道,充分反映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全面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工作系列论述的思考和实践,为我国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主动打好决胜仗,赢得全年开局红。

在改革中协调,在协调中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同时也出现了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问题突出,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问题显著。如何提升发展的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如何破解公平正义的时代课题?“十三五”开局之年,历史新方位已确定,“协调”一词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多次强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协调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指出:“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当前和今后五年,我们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就是要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既要城市繁荣,也要农村小康;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丰富;既要经济建设,也要国防融合发展。

增强协调性才能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这是奏响全面发展“协奏曲”的战略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区域协调“大合唱”

习近平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与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经济规律作用的因素,但区域差距过大也是个需要重视的政治问题。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构发展,而是优势互补的差别化协调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区域差距较大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是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等多重因素形成的。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4年东部的上海、北京、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4万元大关,而西部的甘肃、西藏、新疆刚超过2万元,差距十分明显。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成为重要的“四大板块”。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培育区域发展新格局的三大战略和新的增长极。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间客观存在的发展落差,可以增大发展的回旋空间,形成梯度推进和持续增长的动力,从而使我国经济具有更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王一鸣说。

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压力加大。“新东北现象”由此引发了各方关注,更是成为习近平的“牵挂”。2015年,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习近平两度“过问”东北经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