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作风建设述评(3)

2016-01-10 17:58:2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2013年7月11日,细雨中的西柏坡草木葱茏。纪念馆内,习近平在一块回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展板前久久驻足。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伫立展板前,习近平一一对照:“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历史的回响,警示着后人。

同60多年前西柏坡的六条规定一样,八项规定具体可行,字字体现忧患意识,处处彰显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

“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这也是新形象新气象。”

仍在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严格自律的作风建设,向群众做出郑重承诺。

3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打出作风建设组合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真变化。

这是一次党风政风的全面净化--

在北京,北海公园内的乙十六御膳堂、上林苑饭庄等会所停业整顿;在杭州,西湖景区公园内的吴山会馆、井外天等10家会所关停转型……

“过去景区接待工作围绕领导转,景区里的高档宾馆开会排不上队,现在请也请不来了,逼着我们考虑转型发展。”一位基层干部说。

3年来,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到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裸官”“小金库”“吃空饷”……针对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中央下决心清理整顿,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官场陋习”和作风难题。

这是一次正风肃纪的刮骨疗毒--

2013年12月,黑龙江省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被中央纪委通报,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严重后果,这也使他成为党的十八大后首个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被处分的省部级官员。

2014年12月26日,中央纪委曝光了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鸣违规参加公款宴请的案例;2015年4月28日,中央纪委通报了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

2016年1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指出,中央纪委2015年对外发布的纪律审查消息中,接受组织调查的中管干部共计37人。2014年为38人。两年数量大体相当。接受调查的37位中管干部分别来自地方、中央国家机关和中管企业。其中,正担任正职“一把手”的13名,超过落马总数三分之一……

无禁区,无死角,无例外。

3年来,党风廉政建设的螺丝扣持续拧紧,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越来越大。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不严不实问题,中央明确要求,抓住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对各种违纪行为露头就打,持续释放铁面执纪、越往后越严的信号。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逾10万起,超过13.8万名党员干部受到处理,约5.5万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乡科级处理13万多人,县处级处理7300多人,地厅级处理678人,省部级处理7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