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 杨晓霖)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神经。几十年来,关于中国的各种流言从来也没有停息过。有时候莫名其妙夸大,有时候一本正经唱衰,有时候又“义正言辞”指责中国威胁……习近平主政中国三年,用改革、内政和外交的一系列事实,将这些关于中国的各种流言一举击碎。
2016年1月4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重庆果园港考察。
“四个没有变”释疑中国经济 击溃“中国经济崩溃论”
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开完没多久,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GordonG.Chang)一篇题为“中国经济会在2016年崩溃吗?(Will2016BringtheCollapseofChina’sEconomy?)”的文章就随即出炉,这篇挂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头条的文章反复提及一个名词——中国经济崩溃。
这样的论调我们并不陌生,早在2000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就曾发表论文,否定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章家敦在2001年也出版了《中国经济将崩溃》一书,十多年来,每逢经济转型期,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便会抬头。
自2013年以来,中国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调整经济结构,有意识地降低了经济增速,更注重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但这也使得“中国经济崩溃论”再有“风靡”国际舆论之势;而去年中国股市经历的一轮暴跌也使得中国“经济崩溃”、“股市崩盘”的言论甚嚣尘上,组成了新常态下又一版本的“中国经济崩溃论”。
2015年9月刊的日本《金融财政商贸》周双刊提出了“中国经济还行吗?”的疑问。文章指出,在中国股市暴跌后,有人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不稳定因素。法国《回声报》也通过“经济增长‘停滞’、股市暴跌、“人民币贬值引发恐慌”等“现象总结”,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甚至拉低全球经济增长。
一时之间,国外舆论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
面对这种论调,习近平多次对外强调,“中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会硬着陆”。在去年11月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用“四个没有变”释疑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是针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作出的准确概述,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10月份发布的中国经济“三季报”,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虽然GDP数据6年来首次破7,但经济运行的总体面依然向好。首先,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增长指标虽有所回落,但还在7%左右;前三季度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的计划目标;居民消费价格前三季度只上涨1.4%,且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GDP。经济达到超大规模之后,增速势必有所下降。一个实例:我们一年的增量,就相当于许多国家GDP的总量。
其次,产业结构在继续优化,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确。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1.4%,比上半年49.5%高出近两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如果用电量、燃煤量来考量中国经济,来唱衰中国发展,那才叫盲人骑瞎马。
第三,转型升级势头非常好。在中央一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下,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经济、新动力加快孕育。去年1-9月份,网上零售额增长在36%左右,将近40%,新产品像新能源汽车都在翻倍增长。在工业结构中,去年1-9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仍然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