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正文

草原兴起牛产业 黄牛变成“软黄金”(4)

2017-08-07 12:44:25  内蒙古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精准化扶贫确保惠民生

在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北甘旗村“养牛大户”张顺的家里,挂着三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他从过去到现在的养牛环境变化,而对于张顺来说,让他感触最深的则是自己从“贫困户”到“养牛大户”的人生转变。

“我哥身体不好,家里一直靠我养牛过日子,我记得九几年那时候,交易市场都不规范,还得自己去沈阳卖牛,搭上路上的费用,一共没几头牛,一头牛也挣不了几百块,日子真没法过。”张顺回忆说。

2014年初,按照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科左后旗开展了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张顺被确定为贫困户,而他的脱贫致富之路也就此铺开。

明确“扶持谁”,更要明白“怎么扶”。在科学制定脱贫攻坚规划的前提下,科左后旗突出主导黄牛产业扶贫,2014年以来,通过自治区扶贫“三到村三到户”项目为6679户贫困户建设棚舍40万平方米、窖池9.5万立方米,购进黄牛4.5万头。

甘旗卡镇北甘旗村“养牛大户”张顺脱贫致富。(人民网孙阳摄)

“银行每头牛每年给我贷款6000元,政府每年还给每户贫困户5万元用来养黄牛。”张顺说,自己养不了牛的,钱还可以交给政府由政府来代养分红。“我从小就养牛,当然自己养,现在我这儿80多头牛,基本都是西门塔尔,一年收入得有30多万。”

这两年,张顺不仅告别了“贫困户”的身份,还通过与伊胡塔黄牛交易以及科尔沁牛业的合作,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

依托科尔沁牛业“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张顺从交易市场购到牛犊,经过9到10个月的育肥,3500左右的养殖费用加上他的勤劳和经验,卖给科尔沁牛业的价格能达到1万多元。

产业扶贫不仅要有好政策,还需要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依托科尔沁牛业等旗内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科左后旗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入股分红、寄养托管、承包租赁、贷款担保等形式,密切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丰富贫困户资产收益形式,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1300户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