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英雄烈士谱专题 > 正文

曹亚范:鏖战在白山黑水间的抗联指挥员

2018-12-04 10:50:09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邰思聪)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烈士陵园内,一座卧式大理石烈士墓格外显眼,上面书写着“曹亚范烈士墓”六个大字。这位从教书先生成长起来的抗日英雄就长眠于此。

曹亚范:鏖战在白山黑水间的抗联指挥员

曹亚范像新华社发

曹亚范,1911年出生于北京的一户贫寒人家,13岁时被送进香山慈幼院。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慈幼院建立地下组织,播下革命火种。因此,曹亚范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和革命思想。后被北京的党组织派赴东北。1931年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把打击日伪军作为工作重点。

在艰苦的斗争中,曹亚范十分重视群众的利益。为保障游击队和人民群众有足够的粮食吃,他要求每人至少贮备15天的粮食。每当敌人“讨伐”时,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首先安排好群众转移,并指派专人照料老人和儿童,随后同游击队员一起参加战斗。

1936年3月,曹亚范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三师政治委员,参与指挥部队从安图转战至抚松、临江一带,取得松树镇、大洋岔、小汤河等战斗的胜利,扩大了游击区。同年,他成为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率部转战长白山区,挫败日伪军多次“讨伐”。

满腔的爱国热血让这位年轻人不知疲倦,深山中的恶劣环境也不曾让他退缩。

2015年,92岁的黄殿军老人接受采访时回忆,作为当时曹亚范的传令兵,年仅13岁的他被抗联战士们摸着脑袋喊作“黄小孩”。“那时的条件苦哇!常吃不上饭,有时只能煮煮干硬的玉米粒,甚至煮没去皮的谷子……可这些不耽误打仗!”他回忆,周旋于深山密林的抗联最怕冬天,零下40多摄氏度的低温,常常大雪没膝,行军要踩在一个脚印上,避免暴露踪迹。没有住的地方,战士们就砍下松枝睡在上面,往往睡十几分钟就被冻醒,又赶紧起来烤火。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