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英雄烈士谱专题 > 正文

邓子恢:打响闽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

2018-06-07 14:24:02  福建日报    参与评论()人

在讨论分田的具体政策时,邓子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闽西从来没有搞过分配土地,中央在此前虽然发布过关于土地斗争的纲领,但是他们没有见过。”林韶立解释说。

田,该如何分?邓子恢认为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要满足农民的经济要求,争取和团结群众的大多数。随后,他一方面深入农村调研,另一方面召集有经验、熟悉土地情况的农民开座谈会,最终根据大多数人的想法,制定了“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分配土地政策。

1930年上半年,邓子恢又在这个政策上加了一条,这就是——“抽肥补瘦”。原来,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邓子恢发现只重视土地数量上按人口平均分配,许多地主、富农就保留了好田,而贫雇农得到的却多是瘦田、坏地。“抽肥补瘦”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满足了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在东肖率先试行之后,迅速被推行到闽西各县,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

1930年6月,红四军前委与闽西特委在上杭南阳召开联席会议,邓子恢着重介绍闽西土地革命创造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这一分田原则。“这一分田原则被推广到了全党土地革命实践中,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原新罗区文联主席张永和说。

多次回乡察民情

“全劳力1年要谷子600斤,半劳力要谷子540斤……”6月1日,新罗区党史研究室主任符维健向记者拿出了一份邓子恢在1956年冬天回到龙岩时做的《龙岩县农民生活调查表》,调查是以一家四口人,其中一个全劳力、一个半劳力、两个老少不能劳动为标准,从吃穿用等方面了解农村家庭的生活情况。

“一项项做得非常精准,这是邓子恢一贯的作风。”符维健说。

1956年,邓子恢第二次回到故乡。这一次回乡,他带领中央农村工作部调查组,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全国实现高级化后的农村面貌。“在短短的40天时间里,他不顾年迈体弱多病,拄着拐杖,亲自到白土、西山、铁石洋等地考察,召开了10多次座谈会,先后接待群众约700人次,处理来信1400封。”符维健向记者讲述了邓子恢回乡后的工作,“他先后6次向中央报告了考察情况,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为全国‘巩固提高合作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