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论坛并主持领导人圆桌会议。这是继G20杭州峰会之后中国又一次主场外交,也是中国与世界共商合作大计,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在这样一个有多位国家元首、1000多位中外各界代表出席的高端论坛上,无论设立什么主题,都会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共识、实施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否形成了国际共识?
答案是肯定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这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国际共识。共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历史的启示,二是现实的需求。
历史的启示。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始,丝绸之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西亚、中亚、北非和地中海几个文明圈连在了一起。千百年来,无数个“张骞”、“玄奘”顶着狂风烈日,无数个“郑和”、“马可波罗”迎着惊涛骇浪,往来在丝绸之路上。有了这条路,有了这些人,才有了物资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互鉴,才有了世界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现实的需求。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生产力的提高,让世界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但是,由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资源竞争等诸多原因,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受阻。小到贸易壁垒,大到两极对峙,“逆全球化”的因素与全球化进程如影随形、无时不在,仿佛人体动脉的血栓和梗阻,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被世界接受,形成共识,不仅在于它的平等互惠,利己利他的原则,更在于它能够关照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和现实的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经济增长乏力问题等等,可谓借历史经验,看世界风云,指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