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万里逝世 > 正文

万里曾推动联产承包责任制 坚定支持农村改革(1)

2015-07-15 19:36:33    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本文刊载于2009年02月09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在全国率先突破“左”的框框,积极探索农村改革之路,影响之大,人人皆知。历史经过30年的洗礼,使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农村第一步改革的起始与成功,首先得益于万里主政安徽。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万里是立了功的!这是对万里历史性地评价。

一、万里在安徽主政期间,是怎样促成农村改革的呢?

1977年6月,中共中央任命万里为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走马上任后,首先到广阔的农村,看农业,看农民。他下乡调研时,轻车简从,一部小车,三两个人,事先不打招呼,说走就走,想到哪就到哪,直接到村到户,随时随地同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他认为这样看到的才是真实情况,听到的才是农民群众的心里话。1978年春天,万里一行从定远县城来到该县的卢桥镇附近,看到一位正在路边休息的年轻农民。当时已是3月下旬了,阳和风暖,可是这位农民还穿着一身破旧棉衣。万里走上前去,同他拉起家常来。那时老百姓看不到电视,不认识万里,也没有其他人在场,谈话很随便。聊了一段生产生活情况之后,万里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打开挽着的棉袄襟,拍拍肚皮说:“没有别的要求,只要吃饱肚子就行了!”万里说,这个要求太低了,问他还有什么要求?这位农民又打开袄襟拍拍肚皮说:“里面少装点儿山芋干子!”事后,万里说:“你看,我们的农民多好啊!他们的要求不高啊,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可解放28年了,我们连这点最起码的要求,都没有满足他们!”通过调研,他发现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村问题远比城市问题严重得多。万里认为,农民吃不饱肚子,生产搞不好,主要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根本原因是党在农村的政策脱离了实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摸清了根底,万里和以他为首的安徽省委便以极大的胆识和勇气,大胆纠“左”,大胆破除旧的条条框框,促成农村改革,支持农村改革,推进农村改革。

1、制定“省委六条”,强调保护和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在全国率先突破农村既定政策“左”的框框,给农民“松绑”。

如何正确地对待农民?这是万里一直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万里说:“我在想一个问题:农民种什么我们要管,收入分配我们也管,而且从上管到下,管得那么具体,我们懂吗?我们了解情况吗?我们能管得好吗?所以我提出了个自主权问题。这个问题应当说很大,实质上是如何对待农民问题。”他动情地说:“农民的种植权,产品分配权,我们全都管了,农民还有什么权利?我们有些人搞瞎指挥,什么他都管,就是不管农民的死活,以至三年困难时期饿死那么多人,教训很惨痛!但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总结。中国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过巨大贡献,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必须正确对待他们。”

经过3个多月的调查研究,万里决定从解决生产队自主权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1977年11月15日至22日,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着重讨论研究当前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经济政策问题,制定出《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会后发全省各地农村执行。其主要内容是: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减轻生产队和社员的负担;分配要兑现,粮食分配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家庭副业,产品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允许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等。“六条规定”的中心内容是强调保护和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省委要求各级党委把贯彻“六条规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