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正在成长,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不断壮大。互联网行业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新常态下发挥着驱动和引领作用。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
“互联网”的经济实质,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它通过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李克强指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2015年7月1日,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资源要发挥出最大作用,就要将其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实现的方法就是通过市场流通达到最佳位置,而引导带动资源流向优化的第一要素就是互联网上的信息流。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解决了传统经济活动中大量信息不对称问题,形成各种新型信息交流和资源配置平台,加速了经济运转周期,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习近平指出:“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互联网流通’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成为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有利于推进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拓展消费新领域,促进创业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互联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是指产出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是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是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首先,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进行经济增长源泉分析,即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其次,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是制定和评价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基础。具体来说,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与要素投入贡献的比较,就可以确定经济政策是应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应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为主。
从产业视角看,无论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其实质都是为了通过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力。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也都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或形成更有效率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群。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技术的应用,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应用,都曾引致产业生产率的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