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器发射,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就是轨道计算,这个大难关,是不少国家对发展航天事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中国,这早已不是难题,从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起,中国的轨道计算技术就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要归功于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上世纪50年代的轨道计算思路为什么能影响到21世纪的神舟十一号?他当时怎么能预言60年后航天事业需要啥?但是他就能预言。而且,他一生都是个预言家,预言得还极其精准。
1例证一:在全世界都觉得飞上太空是天方夜谭的时候,正是钱学森加入的一个由五个人组成的的兴趣小组(后来他们被认为是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五位创始人)向世界证明这是有可能的。就是在那里,他们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让所有人都意识到,火箭真的可以把人送上太空。而钱学森,是这个小组的五位创始人之一。
SpaceX官方推特发布推文纪念钱学森生日:“生日快乐!NASAJPL的创始人——钱学森。”
2例证二:
这些插图选自一本书叫《星际航行概论》,成书时间在20世纪60年代,这并不是科幻小说,而是钱学森撰写的一本教材。
除了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本身结构设计与制造、飞行轨道及控制系统等等星际航行技术的基础层面外,本书还牵扯到了星际飞船的设计问题,以及星际航行的前景展望。钱学森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说明,星际航行终将实现,但其涉及的技术十分复杂,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3例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