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靠种树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他们为什么行?

靠种树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他们为什么行?
2017-12-07 15:26:33 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12月6日电

题:靠种树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他们为什么行?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赵鸿宇曹国厂

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种好树、管好树、用好树是我们建设塞罕坝的三大法宝,我们本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说。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这片112万亩的林海从卫星云图上看就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守卫着中国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很难想象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苦寒之地。55载寒来暑往,三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建设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艰苦创业“种好树”万亩林海拔地起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目前林木总蓄积量1012万立方米。但曾经,这里最缺乏的东西就是树。

清朝末期,清政府为弥补国库空虚,大肆砍伐树木,原始森林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北面是茫茫大漠,南面是京畿重地,西伯利亚的寒风长驱直入,内蒙古高原的流沙大举南进,来自不同方向的风沙让首都上空常常灰黄一片。

1962年,369名来自大江南北的林场创业者毅然走上塞北高原,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队伍,斗天寒、防风沙、吃莜面、喝雪水、住马架、睡地窖,目睹了自己种植的树木不到8%的成活率,经历了刚建好的小片林海先后遭受雨凇、干旱灾害,无一成活的困境。面对困难,塞罕坝人越挫越勇,凭着坚强的意志,将一株株希望的树苗栽到荒原上。仅仅用了20年就造林96万亩,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拔地而起。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