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邢台洪灾:警惕治理不当加剧农村防灾弱势

2016-07-24 05:35:35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观察家

防灾减灾上,城乡间的巨大失衡已不容轻视,而对农村防灾薄弱环节加固也不容忽视。

邢台洪祸,引发广泛关注。据@邢台发布公布,7月19日晚,邢台七里河洪水漫过河堤决口,12个村进水,其中包括东汪镇大贤村。

洪水洗劫过后,大贤村的狼藉场景和伤亡情况,展示了一个迥异于城市“看海”的洪灾现场。洪水无城乡之分,抵抗灾害能力却确有城乡之别。

实质上,历次大洪水,若就伤亡数字看,农村往往才是最大的重灾区,它们一旦受灾往往尤为严重。如2013年的辽宁抚顺大水,就出现了仅一个村死亡和失踪者达88人的惨烈场景。这在城市是相对少有的。人员伤亡上的数字差异,通常是由自然原因、后天因素等共同造成的,但防灾减灾上,城乡间的巨大失衡已不容轻视。

大贤村受灾严重的一个直接原因是,途经河道在村口突然变窄,且有地方河堤缺失,加上河中部分涵道被热力管侵占,导致河水漫出河道进入村庄。稍有水利常识的都应该知道,河道突然收窄,在大洪水来临时易成为致命隐患。相较于邢台市区内很宽的景观河道,该段河道的变化到底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改造?如此隐患为何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还有,在灾前信息预警上,“上门通知”的原始办法也成了当地最后的预报手段依赖。得看到,在农村空心化的当下,这种传统方式已难以为继,而新的灾情信息覆盖依然存在不足,这种断裂下,由信息传导不足而加剧灾难的伤害已不容小觑。2009年媒体曾报道,我国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已达37.5万人,该制度目前落实得怎样了,也希望有个摸底。

同样在200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的决定》指出,近些年来,虽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额度逐年增加,但用于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尤其是防洪排涝抗旱设施的投入较少,造成目前农村农田水利设施普遍严重老化,损坏、报废现象严重。如今7年过去,这种现象到底改观了多少,也是个疑问。

农村问题学者曾将由水利建设不足和公共服务欠缺导致的旱灾,称之为“治理性干旱”。而一些农村地区因水灾出现惨重的人员伤亡,很可能也是一种“治理性洪灾”。

本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别,基础设施水平的差距,公共救援力量和信息传导的效率差异,农村天然处于防灾减灾的弱势之境。在倡导城乡统一规划的今天,农村水利建设和防洪减灾治理若不能加码跟进,那农村防洪跟城市防涝在力度、广度上的差距也会扩大。

严格来说,此次受灾严重的大贤村,不是什么乡土意义上的村落式农村,而是处在城乡接合部,它也归邢台经开区管辖。但洪灾对其造成的民众生命财产损失如此惨重,亦说明了广义上的农村防灾的弱势。而这种弱势必须借助实实在在的防汛资源倾注去弥补,而不能被继续弱化。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