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中国南海专题 > 正文

社科院学者:中国有权利不理会所谓南海“仲裁”(1)

2016-05-04 11:54:24    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社科院学者:中国有权利不理会所谓南海“仲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国强谭武军摄

原标题:社科院李国强:中国有权利不理会所谓南海“仲裁”

人民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覃博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国强5月3日在中国记协举办的新闻茶座上表示,因南海周边国家彼此缺乏互信,某些国家单方面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加上某些区域外国家无端军事介入,导致南海主权归属问题和南海海域划界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中国宋代就有海军巡逻南海

李国强表示,根据大量历史资料和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秦汉时期,中国人民已经在南海海上活动,最晚到汉代首先发现南海诸岛;最晚到东汉,中国人命名南海岛礁为“涨海崎头”。汉代起,从东南沿海出发,经过西沙和南沙海域,直至东南亚,相当长的时期内几乎只有中国船只往来该航线。中国渔民在进行海上生产的同时,还在岛屿进行建设,直至今天遗迹仍历历在目。从宋代到清代,中国人民将南海不同区域的岛礁分别命名,以清代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为例,明确将西、东、中、南沙群岛分别称作“七州”、“南澳气”、“千里长沙”及“万里石塘”等。“今天被菲律宾侵占的马欢岛和费信岛就是分别纪念郑和下西洋时的翻译官马欢和随员费信二人而命名的。”他强调。

李国强指出,中国中央政权最晚从唐宋时期开始对南海岛礁进行行政管辖,把南海诸岛列入广东省琼州府万州(今海南岛万宁、陵水县镜)管辖,并翔实记录在地方志中,如明代唐胄《正德琼台志》、清代金光祖《广东通志》与贾棠《琼州府志》等。早在宋代,就出现了早期的中国海军——时称“巡海水师”实施守卫南海的任务,直至清代的海南崖州水师。历代水师除了日常巡逻外,还肩负着周边国家朝贡船队的护送以及海岸救助的任务。

“九小岛事件”说明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保护历史

李国强以“九小岛事件”举例说明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保护历史。1933年,法国悍然占领太平岛等九个南海岛屿,并公然发布告示,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九小岛事件”,引发全国人民的一致抗议。经过中方的严正交涉,最终迫使法国殖民者不得不停止了侵占的行为。1934年,当时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审定了一百多个南海岛礁的岛名,并于次年公布《中国南海各岛屿中英地名对照表》和《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这也是中国官方首次公开宣布南海岛礁的命名和绘制专项地图——地图最南端至“曾母滩”(今曾母暗沙)。

抗战胜利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当时的民国政府分别于1946年和1947年接收西沙和南沙群岛,恢复对南海诸岛的主权。1948年,民国政府内政部发布的《南海诸岛位置图》绘制出11条断续线,向国际社会进一步宣示了南海诸岛的主权。大量的历史证据表明,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开发和管理南海诸岛,行使主权和管辖权,因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管辖权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系历代中央政权所坚持,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美国油气公司存在着明确利益关系

有美方记者质疑中方在抗议美方等域外国家对南海事务的干预的同时,允许同样身为“域外国家”的俄罗斯、老挝等国“表态”。对此,李国强批其有意“混淆概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