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5月9日上午,根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统一安排,海军“竺可桢”号远洋综合调查测量船提前抵达南印度洋任务海区,与井冈山舰编队会合交接后,接力执行马航失联客机水下搜寻和后续工作。尹海明 摄
中新网5月12日电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2日报道,澳大利亚海军指挥官莱布兰德(James Lybrand)表示,在准备恢复对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的水下搜寻之际,搜寻人员越来越怀疑上个月收到的部分电子信号并非来自该飞机的“黑匣子”。
报道称,上述怀疑是在澳大利亚相关部门最近几周对这些信号进行进一步声学分析后产生的。这意味着持续两个月的搜寻行动可能遭遇另一个挫折。在南印度洋进行的最初水下搜寻并未发现失踪航班的任何踪迹,而成本高昂的空中及舰船海上搜寻也只找到了一堆海洋垃圾。
澳大利亚当局4月份曾希望澳大利亚军舰“海盾”号在当月5日和8日期四次探测到的水下脉冲信号将为搜寻工作带来重大突破。但澳海军指挥官、“海盾”号舰长莱布兰德上周末在一个访谈中表示,后来当局越发认为只有在4月5日两次探测到的脉冲信号与MH370的搜救有关。莱布兰德说,在对三天后、也就是4月8日探测到的脉冲信号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当局对这些脉冲信号是否来自一台人造设备表示怀疑。
澳方在4月8日探测到脉冲信号断断续续,信号频率在27千赫兹左右,远低于飞机黑匣子设计信号频率37.5千赫兹,也低于4月5日探测到的33.3千赫兹脉冲信号频率。莱布兰德说,就信号频率来说,33千赫兹与27千赫兹之间差距还是很大的。
报道称,记者试图寻求负责协调MH370搜寻工作的澳大利亚联合协调中心对莱布兰德的上述言论置评,但该中心没有立即回应记者的请求。
有关部门仍认为4月5日侦测到的两个信号与黑匣子定位仪发出的信号吻合。当日侦测到的信号频率略低于黑匣子定位仪应该发出的信号频率,但官员们表示,这种异常情况可能是由电池电量减弱和深海复杂的环境所致。
在搜索海域侦测到的另外两个信号之前被排除了作为线索的可能,进一步凸显出在开阔的海洋上追踪黑匣子定位仪信号所面临的挑战。英国海军舰船“回声”号在搜索行动初期探测到的信号后来被证明是该船自身发出的噪音,而4月初在海上投放的声呐浮标探测到的一个信号后来查明是来自一艘驶经的商业货轮。
报道指出,对探测到的水下信号最初的乐观看法促使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4月11日表示,他相信根据数据连接请求信号,搜索人员知道MH370的位置就在几公里以内的范围。但搜索人员动用水下无人航行器对一处狭窄海床区域进行了两周的搜索,却没有发现任何失联飞机的痕迹。这一结果使得阿博特在4月28日将搜索区域扩大至2.3万平方英里(合6万平方公里),并准备将更多搜索工作交由专门从事长期水下搜索的私营公司来进行。
“海盾”号将在完成给养补充后于当地时间5月12日重返搜索区域,并将继续依靠“蓝鳍-21”水下无人航行器来搜索MH370。此次重新启动的搜索的重点将先放在一个拖拽声纳定位仪4月5日首次探测到信号的区域,这些信号也是搜索过程中接收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信号。
但搜索人员在使用“蓝鳍-21”时面临很大困难。莱布兰德说,在海底搜索MH370的过程中遇到了海沟和海底的极深区域。
报道称,第一次发现信号地点半径6.2英里范围内的区域到目前为止仅搜索了约三分之二,搜索人员搜索的部分海床距离海平面深度超过5000米。
“蓝鳍-21”的工作深度通常不超过4500米,但在对该设备参数进行重新调整后,其下潜深度较极限值增加了10%。不过,该设备需要在距离海底40米上方的高度工作,才能获取准确的读据。这意味着,对于第一次探测到信号时所在地点附近的很多区域,“蓝鳍-21”都无法搜索。
莱布兰德说,需要寻找其他解决方案来搜索上述区域,这有可能是未来合约的部分内容。
本周在堪培拉开会的国际专家正讨论在进一步搜寻中使用哪些设备,以及从哪家公司租用设备。他们希望使用一艘能绘制该区域地形的深海勘测船,彻底揭示海底沟壑和淤泥平原的情况。他们还希望使用拖曳式声波定位仪,以便在“蓝鳍”无法触及的深度作业。
上述讨论将于当地时间14日结束,之后将启动民营承包商招标程序,这一程序将需要4至6周。
莱布兰德称,民营承包商将面临海底纵横交错、最深可达70米的沟壑。他说,在深度约4500米的水下,某些区域相当平坦,但在搜寻区域的西北部,海底地形就变得高低起伏,有高度或深度达50、60、70米的高峰和鸿沟。他还称,这不是盲目搜寻,而是带着一种“对下面究竟有什么心存怀疑”的成分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