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球机器产业创新中心 打造北京创造新名片

2017-08-23 09:27:39  北京时间    参与评论()人

按照四大领域分类推进产业升级

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人机协作、真空结晶、物流搬运等机器人。到2020年高端机器人灵活度、精准度和安全性显著提升,新工艺应用领域超前研发并实施,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提高,核心产品在工业智能化改造应用中的市场份额显著提高。到2025年视觉识别、检测模块等功能显著增强,可在人机共存环境中完成复杂任务,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具备较强竞争实力。

服务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医疗、公共服务、家庭服务机器人。到2020年骨科手术、神经外科等医疗机器人实现较大规模临床应用,具备自主行走、人机交互功能的公共服务机器人实现示范应用,教育娱乐等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量产。到2025年医疗机器人智能模块增强并实现广泛应用,公共服务机器人具备自感知自适应能力,并在商用及公共服务领域规模化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具备灵活安全作业、自然语言理解的功能,带动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壮大。

特种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军用、空间和消防救援机器人。到2020年军用机器人、空间在轨服务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一批新产品实现突破、军民融合机器人实现进展,特种机器人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到2025年、空间、智能、国防等领域涌现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特种机器人在专用和民用领域实现更大规模应用。

核心部件和前沿领域重点发展智慧识别软件和操作系统、减速器、伺服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到2020年应用软件、减速器、机器人专用伺服系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满足机器人需求的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柔性机器人、网络机器人、共融机器人、数据采集及利用、知识引擎技术实现重点突破。

北京市将采取七项主要举措保障目标的实现

一是建设机器人产业创新载体。支持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一批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锌星协同创新机构,支持机器人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和重大成果产业化。

二是推动机器人标准创制。支持企业牵头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完善国家级机器人检测服务平台。

三是加快机器人推广应用。实施制造100工程,支持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系统解决方案,加大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应用力度,建成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

四是优化机器人产业布局。以中关村为核心,加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依托亦庄开发区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深入推动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

五是完善机器人产业生态。延伸机器人产业链条,细分细化专业分工,发挥市场应用和拉动作用,鼓励首台首示首用,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立机器人双创基地,构建开放式众创空间,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融合生态圈。

六是营造产业合作良好环境。依托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连续举办国际性产业论坛、行业展会、机器人大赛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建设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研发与产业化服务平台。

七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机器人领域全球顶尖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团队,优先推荐高端人才和团队申报“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评选,鼓励市场化培训机构和校企合作等开展机器人相关人才培训,加快建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最后强调,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把握机遇、时不我待。希望各方携手共同推动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北京创造”新名片,让机器人更快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助推智能社会的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马丽丽 CL0938)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