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潘福达陈雪柠
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全面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做好北京工作,推动北京发展,最重要的是牢固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北京“一核”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
推动功能疏解纵深发展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紧紧抓住这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聚焦重点领域积极疏存量,加大禁限力度坚决控增量,推动功能疏解不断向纵深发展。
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
注重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引导机制,加强统筹联动,确保非首都功能迁得出去、落得下来。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统筹腾退空间利用,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大“留白增绿”力度,加强城市修补,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
压缩生产空间规模,推动南北均衡、城乡一体、内外联动、区域协调,着力改变单中心聚集、“摊大饼”式发展模式。
推进中心城区功能优化重组
强化政治中心空间与服务保障,努力形成优良政务环境和人居环境,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城市魅力。强化多点支撑,加强新城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吸引中心城区功能转移。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健全多元生态补偿机制,支持生态涵养区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城市体系,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形成相得益彰的城乡空间形态。
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市级机关搬迁为牵引,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共服务,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