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幸福的奋斗者 > 正文

榫卯之间

2018-05-21 10:52:38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王天淇

凸为榫,凹为卯,榫卯相合,撑起了巍峨的古建,连成了精美的家具……

刘更生痴迷这榫卯,已半个世纪。

刘更生生来就与木工有缘。他出生在鲁班胡同,父亲是名老木匠。“我听着锛、凿、斧、锯、刨、锉声儿长大,没事儿就鼓捣我爸干活儿剩下的边角料。”刘更生说,他打小就认为自己也要当木匠,“我就没想过干别的!”

龙顺成,清光绪年间开业,是硬木家具“京作”的代表。刘更生的父亲,是龙顺成的老师傅。刘更生18岁那年,父亲退休,他子承父业,进了龙顺成,当上了学徒。

瞅着一车间的叔叔、伯伯,刘更生压力挺大,他一点儿也不敢放松,“生怕干不好给我爸丢人!”

勤奋好学,小心谨慎,可还是闯祸了。

当时,刘更生刚跟着师父学榫卯结构中的“开榫”和“打眼儿”。

师父“开榫”开得快,几下就锯得了,刘更生觉得这活儿没什么,“咱有的是力气,师父怎么锯,咱就怎么锯。”

刘更生迈开弓步,拉开胳膊,“唰啦唰啦”没两下,就听见“吧嗒”一声,榫头折了,掉在地上。刘更生还没反应过来,后脑勺就重重挨了一巴掌。师父暴怒,大吼,“你倒是看着点儿锯啊,好好的东西全叫你糟践了!”

师父嘬着腮帮子对着木头发愁,刘更生的后脑勺一阵阵火辣辣的疼,“原来,当木匠,光有力气,还差得远。”刘更生暗暗铆上了劲,“我一定要把手艺学精!”

自此,每天上班,刘更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傅们干活儿,看手艺,学姿势;下班后,别人回家,他自个加练……

关键词:木匠奋斗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