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幸福的奋斗者 > 正文

一生“危崖千窟游” 记93岁敦煌石窟保护专家孙儒僩

2018-03-27 19:45:19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3月21日,孙老在平板电脑上看资料。新华社发

3月21日,孙老在平板电脑上看资料。新华社发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时代是奋斗者书写的。新时代的巨卷正在铺展,逐梦人的舞台更加宽广。在新时代里,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93岁的孙儒僩(xiàn)老人71年来致力于敦煌石窟保护,为这一人类伟大遗产奉献了一生,但正如孙老所说:“我看到了石窟的价值,情愿为之付出。”一生“危崖千窟游”,孙老的一生,因奋斗,最幸福。

鹤发童颜,思维敏捷,笔耕不辍……93年的沧桑岁月,在孙儒僩身上似乎没有留下深重的痕迹。

时光倒回71年前。1947年夏,得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招人,刚从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孙儒僩怀着对莫高窟的憧憬远赴西北。迢迢四千里路程,整整走了25天,一路树木寥寥,黄沙漫漫。经过一个叫“甜水井”的地方,他掬起一捧水尝了尝,又苦又涩。

那时的莫高窟几成废墟,积沙甚至高达四五米,封堵了窟门。作为研究所第一位建筑专业人才,孙儒僩开始测绘木结构窟檐、临摹壁画中的古建筑。“我们不讲工作时间,白天搞业务,晚上点个油灯练习线描。平时还要薅草、割麦子、喂牲口。”

1950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成立,后专门设立保管组。孙儒僩等人清流沙、装窟门、封护岩体,尽量减少自然对洞窟的破坏,并对部分北魏时期洞窟进行了加固。“那时缺乏保护经验,但面对千年瑰宝,我们没有轻易动手,提出试验性加固,要求工程可逆。”孙儒僩回忆,当时他不仅要设计方案,还要参与施工。一块四五百斤的花岗岩只靠4个人搬。孙儒僩成为敦煌石窟保护先驱者之一,一干就是一辈子。其间,他还参与了榆林窟、西千佛洞、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的保护工作。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