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正文

[迎接十九大特刊]筑就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风景"

2017-08-24 10:13:33  中国经济网  

5年来,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进程不断加快。《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攻坚克难,取得阶段成效。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

5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再到实践检验,跃马扬鞭。

发展观的深刻变革

2017年5月26日,一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集体学习在中南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这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带来的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

调结构转方式,经济发展底色越来越绿——

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下降5.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3.7%、4.8%、5.6%和5.0%,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在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放缓的同时,2016年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生态工程渐次展开,国土越来越绿——

2016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679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21.3%;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81万公顷,与2012年基本持平。

2016年,全国自然保护区达2750个,比2012年增加8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6个,增加83个。

5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态势。

既是共享者也是共建者,绿色发展理念厚植人们心田——

2015年6月5日,“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开通。通过它,每一部手机都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的环境监控点,每一位公众都可以成为环保监督员。

2017年世界水日,水利部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倡议青年志愿者参与“河长制”,呼吁成千上万“河小青”“河小二”加入全民治水行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混双冠军赵芸蕾代表志愿者倡议,争做节水护水的“百姓河长”。

每个人都是青山绿水的享有者,同时也是保护者。少开一天车,节约一杯水,垃圾分类投放,餐后打包剩余食物……越来越多的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度不断提升。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中国风景可期可待。

(责任编辑:马丽丽 CL0938)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