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8北京两会 > 正文

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北京民政做了哪些事?

2018-01-21 14:48:43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千龙网记者秦胜南

调整优抚低保和救助标准、开展居家养老巡视探访、建设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实行社区议事厅……在1月17日召开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发布会上,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了北京民政工作在养老、救助、社会治理、社会福利等贴近百姓生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一连串数字的背后,一项项新政的落实,一个个新目标的制定,是北京民政以人民为中心的有力印证,是百姓获得感的直接体现。

1月17日,“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发布会—以人民为中心做好首都民政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_副本

1月17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发布会—以人民为中心做好首都民政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千龙网记者 柳杰摄

不断调整的优抚、低保、医疗救助标准

标准上调、比例上调、封顶线上调……2017年,北京相继对民政民生出台相关政策,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医疗救助补贴标准方面,都做出了调整。

优抚方面,从2017年10月1日起,北京提高本市残疾军人、烈士遗属等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各类定期抚恤补助金标准增幅根据不同对象在4.4%至10%之间,平均提高8.2%,最高提高10%,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提高25%。

对于低保对象,北京市实施了更加精准的分类救助。其中,对纳入救助范围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残、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按照上浮15%—35%的标准提高救助水平。

此外,对于城乡特困人员统筹标准,用好一把“尺子”。据悉,过去16个区均各自制定供养标准,其中最低的区农村供养标准与最高标准相差2.9倍。新的政策供养标准按照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低保标准的1.5倍确定,改变了过去特困人员“同城不同命”的现状。

“对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救助对象,政府也十分关注”,李红兵介绍,在兜底方面,北京及时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将门诊救助比例由70%提高到80%,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000元调整到6000元;住院救助比例由70%提高到80%,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万调整到6万;重大疾病救助比例由75%上调为85%,全年救助封顶线从8万元调整到12万元,有力保障了救助对象在医改中的利益。

不断完善的“三边四级”养老服务

区级有养老指导中心,街乡镇有养老照料中心,社区有养老服务驿站,村里有幸福晚年驿站,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正在一步步形成,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据李红兵介绍,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已建成并运营6家,共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52个,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个,培育养老服务商超过1.5万家。

今年,北京将下大力气做好农村幸福晚年驿站的建设,鼓励村民以自有住宅和闲置房兴办农村幸福晚年驿站,由政府根据农村驿站规模大小、服务能力等因素,给予平均3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支持和设备购置支持。预计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458个农村幸福晚年驿站。

不断精细化的老年关爱

“从2015年开展的一项全市老年人生活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北京有独居老人30多万,尤其是高龄,患有疾病、重病、失能失智的独居老人,是政府非常关注的群体。”李红兵表示,自去年北京出台建立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巡视探访服务的对象和内容,让独居老人感受到温暖。

巡视探访人员主要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及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打个电话问候、上门巡防看看老人的精神状态,健康情况,家中的卫生环境,如屋内是否杂乱,会不会磕绊老人,这都是探访人员需要关注的。”李红兵介绍。

除了定期巡访老人的基本情况,最终目的是要对接需求,了解老人在居家养老方面的需求,依托驿站和照料中心,对老人提供精准服务,让老人在家安心养老。据悉,今年,全市拟将巡访的老年人数不少于5万人,确保高龄独居、身体精神状况较差、需求强烈的老年人切实享受到这一惠老政策。

不断推进的社区基层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有事好商量’。北京探索社区议事厅建设,每个社区有社区议事厅,就居民最关心,最切身利益的事项共同协商,把政府和社会、市场的各种相关利益群体一起纳入进来,最后找到有效的平衡。”谈及不断提升的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李红兵介绍说。

去年,全市2032个社区通过社区议事厅协商议事,16个区的25个街道开展社区协商与街道协商联动机制的试点工作。如今,城市社区议事厅实现了全覆盖,超过50%的农村社区建立了社区议事厅。

日前,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居委会主任吴祥明获颁全国首张特别法人“身份证”,居委会有了法人身份,这也是北京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不断走在全国前列的有力印证。

“过去,由于法律没有明确居委会和村委会的法人主体地位,制约了居委会和村委会社会、经济活动事项的正常开展。”李红兵介绍,目前,全市7014个村(居)委会均已取得法人资格,为开展民事活动、服务居民铺平了道路。法人“身份证”的赋予,解决了村委会和居委会在办理诸如土地确权申请、车辆购置和报废等事项的不畅问题,同时作为独立法人后将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成效不断的京津冀协同养老服务

2017年以来,北京市出台了《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方案实施后,京籍老年人可以更加灵活的选择养老所在地并且获得政府的补贴支持。

李红兵介绍,2017年,异地养老试点机构由3家扩展为9家。其中,河北燕达国际健康城和天津市武清区养老护理中心共收住京籍老年人1260人,试点取得了较好成效。

记者了解到,协同发展区域养老机构收住的老年人,除享受养老机构所在地的床位运营补贴政策外,还能叠加享受老年人户籍所在地的床位运营补贴政策。同时,接受运营补助的养老机构应该向入住机构的京籍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不少于100元的交通补贴,支持老年人家属履行家庭善尽义务,并配合做好咨询工作。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