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6里约奥运会 > 正文

为何中国“奥运工厂”诞生的冠军越来越少?

2016-08-23 12:05:33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的体校长期以来培养了无数的奥运冠军,但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中产阶级可能减缓这台强大的机器生产奖牌的速度。

几十年来,把年轻运动员送进所谓的“体育工厂”接受“碾压式训练”是一种获胜的策略:中国自1980年重返奥运以来,共计赢得了500多枚奖牌,其中包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豪夺的51枚金牌。

中国的“奥运工厂”为何诞生的奥运冠军越来越少?

4至7岁的小运动员们在体校接受体操训练。

然而,中国运动员在里约登上领奖台的次数,远远少于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这意味着这一陈旧的体制可能正在费力地勉强追赶日新月异的中国。最终,中国队在金牌榜上仅列第三,排在美国和英国之后,而在四年前的伦敦,中国队豪取38枚金牌。

中国拥有着至少14亿人口。在2012年伦敦奥运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极大振奋了英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然而这个国家的人口只有6500万。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拥有的工作机会极其有限。”北京大学性别、体育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董进霞解释说:“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的工作机会更多了,再加上一直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父母们更不愿意让孩子受专业训练的苦。”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体校的招生数额锐减,这一现状使得国内一些顶尖的体校也被迫削减或合并训练项目。据官方数据,中国现有体校的数量从1990年的3687所减少到2183所。

北京什刹海体校一直是国家体育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办校至今走出了国内95%以上的冠军选手。(注:原文如此)多年来它一直被视作中国顶尖运动员的核心生产线,其体操队也因培养出众多金牌选手而闻名于世。

虽然墙上贴满了中国奥运明星们的海报,副校长张静告诉NBC记者说,什刹海体校的关注点已经更多地转向 “全面发展”,目的是既能确保运动员们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也能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这意味着这所精英学校正开始转型。什刹海体校不再开设举重或排球训练项目,曾经缔造传奇的体操队训练基地现在变成了高尔夫室内练习场。

张远荣(音译)每周在这里上三次高尔夫课。这个7岁的孩子告诉NBC记者,她不在乎比赛结果,并腼腆地笑着说她打得“还不错”。

中国的“奥运工厂”为何诞生的奥运冠军越来越少?

张远荣(音译)在接受高尔夫训练。

“我的父母都打高尔夫,”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个项目时,她说:“他们告诉我,不管你年纪多大,你都能打高尔夫。”

也许对美国父母而言,孩子因为兴趣或者强身健体而运动很正常,但在中国这意味着对于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所持态度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上世纪50年代,一种苏联式的训练模式在革命后的新中国建立起来,以期在世界上赢得一席之地。体育变成了政府提升民族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工具,而家长们也把这一可以得到资助的体制作为自家孩子成功的机会。

从那时起,中国严格的训练体制总是和一些运动员被迫远离家人,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中泪流满面的画面联系在一起。形成这种印象不是没有依据的:跳水运动员吴敏霞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得到金牌之后,她才被告之母亲一直在和乳腺癌作斗争,而她的外公外婆早在一年多前已经去世。当时,吴敏霞的父亲吴钰明告诉《上海晨报》记者:“很久以前我们就已经知道她不完全属于我们,天伦之乐也是我们所不敢想象的。”

近年来,中国的体育机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批评,因为它并不能保证运动员赛场之外的生活。据《中国体育报》估计,在约30万退役运动员中,约有80%一直在和伤病、失业和贫穷作斗争。

“我们所有的关注点都在于刻苦训练和在比赛中为国争光。”前体操运动员张尚武对NBC记者说。5岁时,张尚武和年长的祖父母住在一起,他们最终说服了他离异的母亲让他进入体校接受培养。体校的选拔教练来到他的家里,通过观察认为张尚武的手很适合练习体操,于是在9岁时,他就远离家人,进入一所全日制体校训练。

中国的“奥运工厂”为何诞生的奥运冠军越来越少?

前世界冠军张尚武展示他获得过的奖牌。

张尚武表现出色,频频在省级和全国比赛中获奖,但在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过程中,他的跟腱意外断裂,这次受伤也终结了他的职业生涯,最终来自政府的财务支持也中断了。23岁时,他第一次发现要靠自己养活自己。“我甚至不会做饭,”张尚武回忆道。“我只好从头学起,运动员几乎没有什么生活经验。”

一开始他在饭店打工,主要是送外卖和洗碗。但他说,多年的艰苦训练让他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工作。现在张尚武已经33岁,他常在不同的城市间奔波,在地铁站附近卖手镯,还经常睡在快餐店里。

他穿着一件中国队的T恤和一双假耐克鞋,一张破旧的老照片上是比赛中的他,作为他辉煌战绩的一个缩影,装点着他的摊子。他曾经为仰慕他的人们而奋力比赛,现在却不得不为了吸引街上的顾客而倒立。

“我希望我曾有过一个不同的人生。”张告诉NBC记者。

中国的“奥运工厂”为何诞生的奥运冠军越来越少?

中国女子体操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

当然也并非中国所有的退役运动员都像张尚武这般潦倒。多数运动员退役之后获得了工作、住房或福利津贴,还有一些成为了名人,例如网球运动员李娜。

但从2007年起,国家不得不每年投入至少400万美元用于退役运动员的福利和社会救济。

虽然现在还没有全国体校运动员数量的官方统计结果,但预计大约在3至5万人。尽管具体数据很难统计,但其中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自1987年以来,全国乒乓球运动员人数下降了25%。

虽然进入体制的运动员数量可能下降更多,但担心中国从此在体育上失去优势或许过于夸张了,驻京体育分析员和评论员马克·德雷耶说。

“中国有13到14亿人口,他们不会缺运动员,”马克对NBC记者说。“如果更多的人选择体育是为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忍受体校训练的痛苦,中国体育将重回巅峰。至少一些传统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还没有被摒弃,中国运动员冲击金牌仍然成竹在胸。”

中国的“奥运工厂”为何诞生的奥运冠军越来越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队夺冠后将总教练高健高高举起。

中国政府每年仍然会投入数以百万计的美元,用于维持中国体育在高水平运动中的优势。据估计,每一块奥运金牌至少需要700万美元的投资。

但中国体育的优势仍下降明显,这也体现在了里约奥运会的奖牌榜上,以及参赛的学生运动员数量的大幅减少。

这并不能使傅钰(音译)退缩,她渴望有朝一日能够争夺女子跆拳道的奖牌,在什刹海体校一周六天的训练日程难不倒她。

“我有时也会渴望校园生活,”19岁的她说。“但能在国际比赛中代表国家出战将是我最大的荣誉。”

编译:周子琪

(责任编辑:周子琪 cn08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