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6里约奥运会 > 正文

从铁榔头到郎指导 郎平用35年证明“值得”的意义

2016-08-20 11:15:08  深圳特区报(深圳)    参与评论()人

深圳特区报讯:生活有点残酷,时常觉得自己已经麻木,然而总会在某个时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从铁榔头到郎指导 郎平用35年证明

那是北京时间8月19日的上午,那是里约奥会的马拉卡纳球馆,那是久违了的惊心动魄,那是积蓄了很多年的喷薄而出。

还是那个熟悉的郎平,还是那支熟悉的女排,让我们在这个上午,重又体验了什么是命悬一线,什么是向死而生,什么是绝地反击,什么是荡气回肠。

纷乱浮躁的现实中,女排突然让我们醍醐灌顶。很多年月的光阴里,都觉得自己不会再为一场比赛挡不住热泪。

19岁的龚翔宇哭花了脸,被55岁的郎平拥入怀中——沮丧的荷兰姑娘可能看不懂,这样的场面藏着时光的力量。

“有人觉得我在球场上耗费了青春,没有专业,一身伤病,很可惜,但我觉得值得。”从那个梳着两把“刷子”的“铁榔头”,到如今气定神闲的郎指导——郎平用了35年的时间,至少教会了我们值得不值得的意义。

陪我们走过35年的人,在心里会是怎样的分量?

1981年,“铁榔头”一战成名,“拼搏精神”写进了当代中国的历史。

1984年,郎平一柱擎天,中国女排首夺三连冠。

1987年,郎平远赴美国求学,全国人民依旧时常惦念。

1995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郎平临危受命,次年率队在亚特兰大拿下奥运银牌。

2008年,郎平带领美国女排征战北京奥运,迎接她的,自始至终没有嘘声,只有欢呼。

2013年,危难关头,女排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人们再次想到郎平,郎平再次义无反顾。

远行、还乡、辗转、漂泊……35年里,昔日的队友、从前的队员,有人做了领导,有人商海沉浮,有人他乡定居,有人驾鹤西去……

“我没有经商天赋,也没有领导才能,我只能继续搞排球。”35年里郎平一直坚守在排球场上,“耗费”着自己的青春。

从1981年到2016年,郎平其实一直在左右着我们的排球记忆,这是一种无法言传的相濡以沫。

即便是小组赛五战三负,郎平依然淡定从容。只要是郎平淡定从容,我们都会心里踏实。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郎平的话结结实实,让所有最美丽的煽情显得无力。

大胆起用新人朱婷、刘晓彤,留住老将魏秋月、徐云丽——郎平固执己见、舍我其谁。

以我为主,不受干扰,每每在关键时刻做出恰到好处的调整——郎平的自信,来自于心里有底。

所有的感动,不会凭空发生。所有的精神,必须有实力垫底。

当权力倾轧、钩心斗角不断在我们身边发生,当抱怨愤怒、戾气感伤不断侵袭着我们的耳膜,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