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6里约奥运会 > 正文

扛起家庭的全部!商春松离家10年:只想回家看看(2)

2016-08-16 06:50:12  中国新闻网(北京)    参与评论()人

“但商春松的身体素质很好,而且,她很幸运,当时我们这的幼儿体操女队正好缺一名队员参加团体赛,我就把她留下了。如果不是因为正好缺人,我可能就直接跟她妈妈说,这个孩子已经晚了。”

既然练得晚了,那么练的时候就得赶进度。

小孩练体操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拉韧带,“拉韧带确实是疼的,所以,刚开始练体操的孩子可能天天都在哭,商春松也不例外。”

对于这一段经历,黄友莲记忆犹新,“那时候,松松在体操房里哭,我就躲到外面哭。心疼孩子,但没办法,为了让她能改变命运,只能狠狠心,走这条路。”

“现在的孩子练体操,已经不可能那么痛苦了,现在提倡的是快乐体操,训练进度和要求都和过去不一样了。商春松接受体操启蒙教育那是在10多年前,那时候,对小孩子的训练要求很高,拉韧带、练体能、练力量,每一项都有硬性要求。可以说,商春松小时候练体操还是非常苦的一件事。”黄卫回忆,不过,尽管很苦,但商春松从未说过一次“不练了”。

这个生于山村的孩子,早早就知道了什么是责任。

黄友莲是很多年之后听商春松的姑姑说起一件往事,“那是松松3岁的时候,有一天,她跟姑姑说,两个表姐(姑姑的两个女儿)很幸运,因为她们长大了可以两个人一起照顾姑姑、姑父,而我,只能一个人照顾爸爸、妈妈和哥哥,因为哥哥的眼睛生了病。”

商春松的哥哥眼睛已经失明,这是这个山村家庭的不幸,“他的眼睛原先是健康的,是他小时候生病,有一次打点滴时伤到了眼部神经,我们家里没钱,没有办法给他治,结果先是视力下降,后来就渐渐看不见东西,最后完全失明了。”

商春松与哥哥的感情很好,为哥哥治好眼睛是她的心愿。黄友莲说,“松松在世界各地参加比赛,走到哪就问到哪,当地有没有治疗眼睛的特效药和办法。其实,他哥哥的眼睛早就没有办法治了。”

商春松在永顺灵溪一小一边上学一边练体操,3年后,她入选了湖南省体操学校。那是2006年,她从此离开了张家界和湘西,到今年整整10年,再也没有回去过。

进体操学校的第一年,学费和生活费已经涨到了两万多,这对于商春松的家庭来说,已经超出了极限。

自从商春松练体操之后,商春松的爸爸就开始外出打工,妈妈一直跟着她,打一些零工的同时,也可以照顾商春松的生活。仍在张家界永定山村的哥哥,交由姑姑照看。

不过,打工的收入毕竟有限,一年再额外拿出两万元,商春松的父母已经无能无力。这时候,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和永顺县有关部门为商春松承担了一部分训练和生活经费,解了商春松一家的燃眉之急。据黄友莲回忆,现在已经是永顺县教体局副局长的彭南海,当时是永顺县体育局副局长,他每次去长沙探望商春松,都会以各种名义给商春松补贴一些生活费和零花钱,这些钱其实基本上都是由彭南海自掏腰包的。

对湘西和永顺来说,商春松已经是当地的骄傲。彭南海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像她这样家庭条件较为困难,但特别优秀的小运动员,当地已经形成了给予援助的传统,其中有一部分援助确实是当地的官员承担的。当然,并没有人要求这样,完全是因为这些官员被小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感动,同时也不愿看到这些有成材希望的小运动员,因为家庭困难的原因中断成材之路。

但在商春松进入湖南省体操学校的第一年,她还是险些离开体操。

黄友莲回忆,一方面是商春松去了长沙之后,在省体操学校的训练和生活费用大幅度上升,虽然有关部门和领导给予了援助,但从家庭来说,负担还是更重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商春松进入省体操学校不久,就有一名来自永顺的队员被退回永顺了,在省体操学校的竞争压力也很大,商春松的父母不得不考虑,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商春松的成功机会到底有多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