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6里约奥运会 > 正文

光靠天赋成不了“闪电” 高科技是训练神秘助推器

2016-08-16 06:50:15  南京日报(南京)    参与评论()人

北京时间昨天,里约奥运会田径赛场被两道“闪电”袭击了:“牙买加闪电”博尔特以9秒81的成绩,缔造了奥运会百米三连冠的壮举;号称“南非闪电”的范尼凯克,以43秒03的成绩打破了传奇巨星迈克尔·约翰逊尘封17年的男子400米世界纪录。那么,这两道黑色的“闪电”是如何让奇迹发生的呢?

从鸟巢、伦敦碗到里约赛场,男子百米的赛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博尔特,一种是其他人——博尔特在飞,其他人在追。

国家高级田径教练杨志伟告诉记者,对于运动员来说,勤奋固然重要,但天赋却是无法替代的,因为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再勤奋也不可能创造奥运会纪录。

博尔特身高1.95米,臂展超2.2米,腿长超1米,大腿围达64.5厘米,被许多外媒称作“来自外太空的异生物”。其实早在博尔特横空出世前,关于高大型选手是否适合短跑特别是百米项目始终有争议。杨志伟说,当时业内普遍认为身高过于高大会影响选手的步频,“博尔特一开始也不是跑百米的,400米才是他的主项,他是通过和教练讨价还价,最终才走上了百米赛场。”但并非个子高步子大就一定跑得快,比如你让姚明跑百米,肯定跑不快,这也正是博尔特的神奇之处,因为他有牙买加人出色的爆发力,才能在占据步幅优势的同时保证步频不慢。

或许是天才之间心有灵犀,谈到范尼凯克,博尔特直言:“他在牙买加训练时,我就认为他很有天赋,将成为打破400米世界纪录的那个人,所以今天看到他梦想成真我并不惊讶。”

节奏:大战从不“掉链子”

范尼凯克是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南非代表团的旗手,也是世界上第一个100米跑进10秒、200米跑进20秒以及400米跑进44秒的运动员。能取得这些成就,不得不提范尼凯克身后的“奶奶级教练”博塔。74岁仍活跃在世界田坛也是绝无仅有了,然而当74岁的博塔与20多岁的范尼凯克在一起时却丝毫没有违和感。在训练中,博塔是一位十分严厉的教练,非常看重训练和比赛纪律,绝不接受任何借口。

博塔说,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发掘范尼凯克的全部潜能,而她训练范尼凯克的原则就是“听从他身体的反应,如果身体说停下,我们就停下,或者做得缓和一些。”

杨志伟表示,对于运动员来说,把握训练的节奏非常重要,老到的博塔对范尼凯克的身体了如指掌,能够根据他的身体感受制定出最完美的训练计划,然后将最佳状态留到最关键的赛场上。

“30岁的博尔特能在连续三届奥运会上称霸百米赛道,也和他能精准地把握训练节奏有关。”杨志伟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博尔特近年来参加比赛的次数在减少,但是到了奥运会这样的重大比赛中,他从来不会‘掉链子’。”

手段:高科技是助推器

“除了天赋和把握训练节奏外,先进的训练手段和理念也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助推器。”杨志伟告诉记者,出成绩需要苦练,但不是一味地埋头跑圈。

如果你认为,如今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手段,依然局限于专项训练、素质训练和力量训练,那就太落伍了。“现在的训练,讲究利用复合手段提高各项能力。”杨志伟说,“例如中长跑运动员为了提高耐力水平,不会一味地每天20公里、30公里的跑,而是可以通过滑雪、自行车、游泳等项目的训练达到同样目的,这样不但能减少某些关节的损伤,也能避免训练的枯燥。”

此外,像博尔特、范尼凯克等这些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每一步都是经过精密计算得来的。细致到每一步蹬地时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在哪里发力,以及跑动时腿的抬起高度,都会经过仔细研究,力争得到更多的向前动力,从而提升终极速度。

本报记者朱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