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6里约奥运会 > 正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药检阳性像给敌人送上了炮弹

2016-08-13 14:10:05  武汉晚报(武汉)    参与评论()人

中国奥运选手药检呈阳性,是谁也不想看到的消息。尤其霍顿与孙杨的口舌风波未平,这节骨眼上,陈欣怡事件又起,更像是给敌人送上了炮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药检阳性像给敌人送上了炮弹

霍顿的言论,充满着傲慢与偏见。然而他之所以敢这样毫不遮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泳坛的确有过一段不算光彩的过去。

据北青网报道,兴奋剂最早进入中国,是一名叫做克劳斯的前东德游泳教练带来的。之后多支国内队伍,都拜倒在它的魔力之下。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服用兴奋剂就三个标准:有用、无害、查不出来。

然而只要去查,查出来只是迟早的问题。中国泳军最大的一次教训,发生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总共11名游泳选手遭禁赛,他们全都是奖牌获得者。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因此辞职,几年后,他的继任者周明也被终身禁赛。

1998年的珀斯世锦赛,中国游泳又一次大规模沦陷,选手原媛携带禁药被抓了现行,该届比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吴艳艳以及亚军陈艳等人,后来同样查出尿样中含有违禁成分。

也就是在此之后,中国真正开始下重手严查兴奋剂。紧接着在悉尼奥运会,我们在游泳上甚至一枚奖牌都没拿到。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中国泳军才在新世纪逐渐重新树立起“干净”的形象。

这段黑色历史,如今能公开讨论,恰恰证明了中国体育要翻开新篇章,与兴奋剂坚定划清界限的决心。因此别再说澳大利亚的索普一样嗑药,所以中国选手吃药有理了。我们追求的,是公平与进步,与乌鸦比黑,岂不是越活越回去了?也别说陈欣怡事件只是个例,不用大惊小怪的话了。中国游泳花了十几年时间,几代选手努力,才慢慢“洗白”,而“染黑”,或许只要一两次。

人人都希望陈欣怡能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即使真有错,也不必太苛责这位18岁的年轻人。但对兴奋剂本身,不该有半点含糊和容忍。作这样的判断,再简单不过了:假如让你二选一,中国少拿几枚金牌,或多一例兴奋剂事件,你选哪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