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6里约奥运会 > 正文

黑人身体密度超白人成短板 训练得当也成“飞鱼”

2016-08-13 09:30:09  中国新闻网(北京)    参与评论()人

南京日报 (记者 朱凯)北京时间昨天上午,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上演了一出不可思议的剧情,美国黑人选手曼纽尔击败了夺冠大热门、澳大利亚的坎贝尔姐妹,和加拿大小将奥莱克西亚克一起以52秒70的成绩并列夺冠。曼纽尔也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位夺得游泳金牌的黑人女选手。在田径赛场叱咤风云的黑人选手,在奥运会的泳池中却鲜有佳绩。曼纽尔的金牌可谓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身体条件优越的黑人选手,可能游出“泳池之困”。

黑人选手曾缺席奥运泳池80年之久

1896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时,游泳就是正式比赛项目。早在1904年,黑人运动员就登上了第三届奥运会的赛场上,但在游泳项目上,他们却一直缺席。直到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泳池中才第一次有了黑人运动员——荷兰的黑人选手布里吉塔在100米和200米自由泳上收获了两枚铜牌。

1988年汉城奥运会,来自苏里南的内斯蒂勇夺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成为第一位获得奥运游泳冠军的黑人选手。尽管内斯蒂的壮举证明了“黑人在水中也能飞”,但在国际泳坛,依然是白人选手一统天下。游泳运动的超级强国美国队,直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才出现了第一位黑人游泳选手安东尼·艾尔文,这位非洲裔选手在悉尼泳池中大放异彩,一举拿下50米自由泳金牌。

随后几届奥运会,参赛的黑人游泳选手都仅有寥寥三四人,再未染指过金牌。

在五环赛场,黑人女选手的第一枚游泳奥运金牌直到昨天才正式诞生,刚刚过完20岁生日的美国女将曼纽尔以一场不可思议的后程逆转,将自己写进了游泳运动的史册。

身体密度超白人“下水易沉”成短板

尽管黑人选手有过争金夺银的佳绩,但在游泳赛场,无论是选手数量还是总体成绩,他们依然还只是配角。在田径、三大球等众多陆地项目上,黑人选手都有着令人艳羡的身体天赋,为何到了水中却一筹莫展?

多年来,很多专家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结论:黑人在陆地上的天赋优势,在水中反而成了累赘。

科学研究表明,白人每立方厘米的肌肉重量为1.05克,黑人则为1.13克,后者的骨骼比重也比白人重5%—10%。较重的骨骼和较少的脂肪,使得黑人在水中的浮力较小,这样的“先天不足”,意味着黑人选手在水中要比白人付出更大的力气来解决身体下沉的问题。

从数据上看,黑人的身体密度比白人要高1%左右,这在泳池中会造成1.2%—1.9%的速度差异,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差距,放在以0.1秒甚至0.01秒决定金牌归属的游泳比赛中,可能是致命的。

耐力爆发力有优势训练得当照样成“飞鱼”

黑人选手在泳池中的弱势,并非仅仅因为身体条件上的些微劣势,还有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非洲国家甚至没有一个50米的标准泳池,导致游泳运动难以开展,大批黑人选手都会选择从事门槛更低的中长跑项目。美国虽然是游泳强国,但处在社会底层的黑人大多会选择职业化、商业化程度更高的体育项目,比如橄榄球、篮球等,奖金收入相对较低的游泳项目也因此少人问津。

在美国游泳队中,艾尔文、曼纽尔等非洲裔选手的成功已经证明:黑人选手只要从小接受高水平的系统训练,一样能在泳池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尽管黑人在水中比白人更容易“沉”,但他们在爆发力、速度、耐力等方面的优势却远胜白人,这也为黑人选手游得更快、更持久提供了保证。

此外,黑人脚底屈肌强度约150—200公斤,而白人只有50公斤左右。同样的腿部蹬力,黑人可以获得高出白人3—4倍的弹力。这些优势即便在水中也不会完全消失,因为游泳除了技巧,本质上也是耐力和速度之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