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6里约奥运会 > 正文

浙媒:奥运精神赢融入生活 国人观念转变来之不易

2016-08-11 05:45:06  现代金报(宁波)    参与评论()人

8月8日是我国“全民健身日”,广州市、区两级除45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外,“群体通”服务平台上的300家社会体育场馆也全部免费开放1天。从去年11月起,广州市体育局依托“群体通”开展政府购买社会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试点工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300家社会体育场馆向市民免费、优惠开放,盘活了庞大的社会体育场馆资源。(8月10日《中国青年报》)

里约奥运会赛场激战正酣,在国内的舆论场中,人们正津津乐道于一种显然的观念转变与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和国民观众,开始注重比赛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运动乐趣,而不再是“金牌至上”论。比如,被网友调侃为“体育界段子手”的傅园慧一夜之间成了网红;举重运动员谌利军因伤退赛,获得更多的是理解和宽谅;宁泽涛无缘晋级100米自由泳决赛,不只自己“非常满意,非常开心”,也收获了网友们的鼓励与祝福。

《人民日报》的相关评论指出,像傅园慧们坦然面对成绩与奖牌,“输得起、赢得起也等得起,才是真正的大国心态”。此言甚是。

不得不说,运动员和国人之于奥运比赛的这种观念转变,来之确为不易,及至目前,甚至可以认为:以里约奥运会为分水岭,我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开始变得成熟起来,这当是本届奥运会的一大收获。然而,注重比赛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运动乐趣,不能止于荧屏视觉,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全民健身运动,从内心去体验运动的乐趣,社会的这种转变与成熟才更值得称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州通过政府购买社会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免费或者优惠向市民开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奥林匹克宪章》第一条即指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由此,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一个定义,即奥运会已经超出了简单的体育运动模式,是体质、意志和精神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著名教育家顾拜旦先生从奥运会当中得出的深切体会是: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重要的不是必须获得胜利,而是奋力拼搏。奥林匹克精神的这一定位,目的是创造一种能使人们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全民健身运动、融入市民生活,从中得出一种运动哲学、生活哲学,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根本上,奥运会是竞技体育的盛会,既然是竞技体育就需要从“体质、意志和精神全面均衡发展”去拼搏出一个超越自我的最好成绩和最好名次,而奥林匹克精神和顾拜旦先生理解的奥林匹克内涵,更契合于民众的生活体育需要。所以,在享受里约奥运会的激情似火的同时,我们有必要诉求一个更成熟的生活体育境界,融入其中而乐此不彼。

然而,对照全民健身计划,不得不说诸多城市的公共体育场馆资源紧张仍是一个制约短板。那么,像广州一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盘活社会体育场馆资源,以免费、优惠开放的形式吸引市民参与到生活体育中来,不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杠杆吗?让奥林匹克精神照进市民生活,社会将收获奥运赛场外的成熟与进步,这一点,我们应该期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