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6里约奥运会 > 正文

奥运记者吐苦水:开幕式很精彩 但是记者挺遭罪

2016-08-07 16:10:36  青岛日报(青岛)    参与评论()人

本报巴西里约专电

本报巴西里约专电

虽然花费不足伦敦奥运会的十二分之一,但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还是以其特有的桑巴风情赢得广泛赞誉。开幕式很精彩,但对于前往马拉卡纳球场采访的各国记者们而言,接踵而至的很可能是不眠之夜。

当地时间8月5日23时55分左右,利马在开幕式上点燃了主火炬台。而翌日上午10时30分,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就会打响,该项目将产生里约奥运会首枚金牌。常言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考虑到这两大热点事件间隔时间较短,国家体育总局新闻司的工作人员特别在中国奥运记者微信群里提醒:最好量力而为,如果两个地方都跑的话,晚上基本就睡不了觉了。这绝非危言耸听,毕竟采访完开幕式要马上赶稿子,因为等首金产生后,已是北京时间22时左右,早上出版的报纸已临近截稿,此时再写开幕式的稿子估计就没精力倒腾首金的事儿了。

更何况,马拉卡纳球场距离主新闻中心30公里,射击馆距离主新闻中心更是有44公里之远,路途上花费的时间也很长。开幕式当天下午,笔者16时30分搭乘媒体班车从主新闻中心出发,由于排队过安检等了55分钟,进入马拉卡纳球场时已是19时。考虑到首批从马拉卡纳球场返回主新闻中心的班车零时出发,在利马点燃主火炬台后,笔者立即以百米冲刺般的速度奔向班车乘坐点,总算占了一个座。

很多行动稍慢的同行就没这么好运了,由于组委会提供的班车数量有限,他们被告知要么等半小时后的下一批班车,要么就上车站着,熬过约一小时的车程。大多数归心似箭的同行选择了后者,饶是如此,一位与笔者在里约合租公寓的上海同行凌晨2时才坐上班车,等回到距主新闻中心2公里开外的驻地时已是凌晨3时20分。各国记者们最不理解的是,既然采访开幕式需要持事先预约的门票入场,组委会在知道记者具体人数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多提供一些班车呢?其实在里约,记者们早已习惯了排队,无论是在接受安检还是前往媒体餐厅点餐时,高峰时段往往需要等待很长时间,这显然与里约奥运会经费有限、人手不足密切相关。而笔者写完这篇稿子时,已是当地时间凌晨4时20分,距离从主新闻中心出发前往射击馆只有不到4小时的时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