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2016里约奥运会 > 正文

没钱但我可以征服世界! 开幕式用创造力诠释完美

2016-08-07 08:10:19  南方都市报(深圳)    参与评论()人

南方都市报讯:

用音乐、舞蹈就能征服世界的巴西人,这次偏偏要靠创造力

我们在看奥运开幕式表演时,被里约人震撼了。筹办奥运状况频出,开幕式预算一砍再砍。即便这样,都没能考倒导演。包括《上帝之城》导演费尔南多·梅雷莱斯在内的艺术导演们,将开幕式导出思想高度———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这不是门口保安会让你陷入思考的三个提问,而是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思考。

用音乐、舞蹈就能够征服世界的巴西人,偏偏要靠思想和创造力,也许真的是经济拮据所迫,但各种创意让他们这次穷得理直气壮。奥运本就不该铺张和复杂,有些东西用钱买不到。

没钱但我可以征服世界! 开幕式用创造力诠释完美

一颗拯救地球的心

在和平标志(反核战标志)基础上制作的开幕式标志,里约人在立意上已经先胜一筹。这个标志的作者是泽拉尔多,巴西著名漫画家,他给很多国际生态组织创作过符号标志。

还记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大英帝国向世界传递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成就。这一届正好相反,从环保主题到对难民代表团的集体鼓掌,控诉现代文明带来的破坏和灾难。

里约人带着一颗拯救地球的心开始讲故事。

当奥运会成为举办国的巨大经济负担时,里约展示出简单之美;当世界受困与恐怖主义和难民潮时,里约在呼唤和平;当地球环境各种说不清的天灾时,里约突破了体育,告诉你要环保。

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奥林匹克精神能够带来的东西吗?

因繁就简之美

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各种几何图形和线条,是巴西在向世界骄傲展示他们的审美,向“建筑界的毕加索”、缔造了首都巴西利亚的大师尼迈耶致敬。

那些简单的动物构架、船体,都不是因为成本问题而刻意节省,每一件都是出自雕刻艺术家之手。

最特别的是主火炬背后的这个“转轮”,美国动力学雕塑家安东尼·豪伊的风格之作。

有人说里约穷,所以火炬做得小,环保。火炬背后加这么大一个转轮不是费成本吗?其实也是环保主题,它一方面可以让小火炬盆变得光彩夺目,一方面又是豪伊一贯的理念,制作利用风力驱动的动力雕塑,让环境变得更美。

他有过大量其它类似的作品,只是之前并不为所有人关注到。(搜索微信公众号ndsaidian,看动图,会被他的作品美哭的)

来自贫民窟的声音

土著居民、来自欧洲的水手、来自非洲的奴隶、来自阿拉伯的商人、来自日本的农工,全世界的种族和文化,在这里熔炼。巴西的世界性早于“地球村”的形成,这才有茨威格那本著名的书《巴西:未来之国》的样子。而巴西人却以此自嘲,说他们确实是未来之国,只是一直走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

懂得自嘲,便是最大的胸怀,里约人没有带着展示国家形象的任务而来,反倒征服了人们的心。她没有避讳任何巴西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幕式就有一部分“来自贫民窟的声音”。

没错,贫民窟虽然穷苦,但也有快乐,也能生长出bosanova,《来自伊帕内玛的女孩》。

吉赛尔·邦辰短短30秒走秀,就让世界臣服。欣赏身体之美,是将自己作为自然一部分的骄傲。这一点,世界上很少有能与巴西人媲美的。

模特,就是巴西的特产。对不起,开幕式没有赤身裸体的舞男舞女,只有狂欢的桑巴队伍,布料依旧很少,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美,不是荡。

11000粒种子

巴西人骨子里有对自然和人文的关怀,既然地大物博,那更应该对大自然怀有敬畏和感恩。

巧妙地用声、光、电等技术,开幕式一出场就将人带入一种观看生命起源科学影片的视角。如果当年老师在课堂上也动用3D投影技术,也许我们的生物课成绩会更好。

巴西,在数百年前还是未被现代文明侵蚀的原始之地,直到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开始了这片土地的殖民史。巴西的名字,就来自于欧洲人最初从这片土地掠走的自然资源之一———巴西木。

参赛运动员在开幕式前都收到了巴西树木的种子和土壤,两年之后,这些种子会在里约城北的德奥多鲁“激进”公园形成运动员森林。11000粒种子由207个品种构成,正好象征了来自207个国家、地区和代表团的11000名运动员。这也是奥运会后留给里约的重要遗产。

这些看似简单的仪式,背后却有很深的意义。巴西是世界上环保法律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时带来的环境破坏令他们追悔不已,之后便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基本法》,还动用卫星监控地面绿化状况,主要遏制被严重砍伐的亚马孙雨林。为了保护雨林,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以减轻因扩大耕地面积带来的破坏。

在一些城市如库里蒂巴,当地的法律还鼓励人种树。凡在各自庭院或者房屋周围植树种草、进行绿化的家庭,可根据绿化面积的大小减免房屋土地税和物业税;如果私自毁坏甚至移栽树木植被,则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飞机,巴西人发明的?

美国人,包括世界上很多历史课本,都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成就归功于莱特兄弟。不过巴西人坚定地认为,飞机是他们的“航空之父”桑托斯·杜蒙110年前发明的。

1906年巴西的杜蒙建造了第一架动力飞机,并且在法国试飞成功,目前里约的国内机场就是以杜蒙的名字来命名的,当时杜蒙的飞机只飞行了60米高。

听起来,就像中国人说足球是起源于蹴鞠,而英国人说现代足球发源地是他们的。

里约更愿意展示巴西的科技创造力,而不是足球,真是大胆的想法。

点火人选,返璞归真的奥运精神

最后点燃主火炬的不是“球王”贝利。

网球名将库尔滕手持火炬跑入马拉卡纳体育场,将火炬交给巴西女篮名宿马尔卡里,后者又传给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马拉松铜牌获得者范·德·利马,由利马点燃主火炬。

利马在2004年那场比赛一路领先,最后时刻却被一名狂热的观众冲过来纠缠抱住,由此错失金牌。当时利马已经35岁,那是他最后一次有足够的体力竞逐奥运冠军,当他遗憾地带着一枚铜牌回到国内时,巴西人仍像迎接英雄一样欢迎他。

这一次担任点火仪式,既是对他的补偿,也是对奥运精神的一次重申:重在参与,而不是胜负。这一座运动之城,有理解和包容一位错失金牌的选手的胸怀。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今日总会被导向成激烈的兴奋剂竞争,奥运会需要的正是这种返璞归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