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开门“过山车” 大宗商品“春季躁动”底气不足

2018-01-04 18:37:2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继新年首个交易日集体走高后,周三商品市场出现两极分化。1月2日涨幅居前的黑色系品种多数回调,“过山车”行情令许多追多的投资者惊疑不已。分析人士认为,从春季或者中短期走势来看,利空的边际力量强于利多。黑色系方面,3月份采暖季限产结束,且消费旺季的实际消费能否兑现也是个问题,结合地产降温、政府规范PPP和地方债等政策束缚,实际上供应边际变化倾向于库存累计,另外还需考虑全球主要经济体市场利率回升对融资成本的滞后性传导作用。因此,大宗商品“春季躁动”持续性存疑。

开门“过山车” 大宗商品“春季躁动”底气不足

  乐观预期回归现实

1月2日大宗商品市场“开门红”点燃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孰料1月3日除了部分商品飘红外,多数品种回吐前一日涨幅,“过山车”式行情令投资者迷惘不已。

以黑色系品种为例,螺纹钢主力1805合约1月2日上涨2.11%,收报3874元/吨,昨日则下跌0.86%或33元/吨,收报3809元/吨;铁矿石主力1805合约1月2日上涨2.55%或13.5元/吨,收报543.5元/吨,1月3日则下跌4元/吨或0.74%,收报536元/吨。

“开年第一天,商品市场出现大幅回升,全球经济数据强劲是主要推升因素,表明2018年全球经济整体趋好格局是主基调。与此同时,年末的流动性紧张暂告一段落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资金回归对市场的支撑;而宏观基金年末兑现的头寸重新建仓也令商品受益。不过,3日的回落则是商品市场恢复自身波动特征发挥的作用。”中大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表示。

市场对于大宗商品2018年走势分歧较大,乐观者继续看涨的理由在于中国经济结构改善、海外经济复苏,叠加部分品种供应端紧张尚未缓解。而持谨慎态度的投资者则认为,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下降并不意味着“L”型走势已形成上拐,2018年面临地产和基建双回落的潜在利空因素,长期乐观并不代表可忽视中周期利空因素。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