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广东药品交易中心4年考:竞价交易平均降价率达9.31%

2017-12-04 07:21: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会出现药品区域性短缺的情况是极少的,这种情况由多种原因造成。”该人士解释称,有些是因为生产企业未及时关注药品的配送情况,有些是配送企业由于医疗机构采购量少而不愿配送,有些是生产线改造导致企业短期无法生产,还有些是因原料药垄断或价格大幅上涨而造成生产原料短缺,影响药品按需足量生产。

药品进一步降价靠内生性导向

作为国内药品阳光交易的探路者之一,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业界的争议中艰难推行,探索四年后终于进入平稳运行阶段。

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平台上线以来,共进行基药竞价交易34轮,交易总额为865.45亿元,非基药医保竞价交易22轮,交易总额1264.40亿元,议价交易总额494.41亿元。总交易额2600亿元,竞价交易平均降价率为9.31%,累计节约采购资金218.10亿元。

上述负责人称,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走出了一条第三方独立平台的“广东模式”之路,既独立于政府,也独立于医疗机构,更独立于医药企业,平台的“三公”和规范运作,让平台具有良好公信力和影响力。与以前一年一度甚至多年一度招标的交易采购方式相比,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采用“天天交易、季度竞价”的模式,让药品交易回归市场资源配置。

“进一步合理降低药价,需要靠进一步产业格局的优化,通过供给侧改革,建立良性的医药产业生态圈,内生性导向药品的进一步合理降价。”该负责人指出,只有企业通过良性发展后获得降低成本的方法,才有可能主动下降,进而让医疗机构满意。反过来看,医院能根据采购量的多少来获得不同的价格优惠,也是一种双赢。

落实“两票制”抑制高药价

在我国,药品想要进入公立医疗机构销售,招投标是必经之路。2009年开始,以省级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模式逐步建立。2015年,国务院连续出台文件,在省级中标的基础上,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允许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

从重庆药交所到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第三方平台的药交所模式已成为试水破解药品采购难题的重要手段。但是,药价高企一直被诟病,国家在采取一系列政策之后,药品降价渐成趋势,连接医疗机构和药企两端的药交所也倍感压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