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盲目扩张致资金链断裂 培训机构频现跑路

2017-11-27 07:16:1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教育机构需以质量立足

多管齐下净化市场环境

随着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9月1日起施行,资本对于教育产业的投资热情不减,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教育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幼教、课外辅导、素质培训教育、国际教育等细分行业将持续成为投资重点领域。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宜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资质及办学资本要求的审核,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专家认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培育出优质的教育资源,但需在教学、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管。教育培训行业的规模效应并不显著,产品质量和口碑才是企业价值核心,一味追求扩张和市场营销,可能会降低教学质量,从而导致学员的流失。

见诸媒体的教育培训机构“跑路”事件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恶性故意,以教育平台为名头圈钱;二是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三是挪用预付款投资失败。

“跑路”频发,直接引起维权危机,但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求告无门”。法律从业人员表示,教育机构卷款“跑路”,属于“合同诈骗”,消费者除了聘请律师进行民事诉讼外,没有其他办法。此外,目前,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商业机构的注册备案属于工商部门管理,法人代表登记要去民政部门,教育部门监管教育教学,但是出现“跑路”等危机,如何进行监管协同成了难题,因此教育机构的资金监管、消费者权益维护问题,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水平。

综合来看,消费者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教育机构绝大多数采取预付金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一定风险。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对此认为,管理部门有相关规定对预付卡和预付金进行规范,但并没有真正落实,押金、预付金等本身具有金融属性,应由第三方进行备付金的监管。经营商家有日常开销,可以允许其开销一部分,但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担保。

资深法律从业人员范建年等法律界人士建议,一方面,对于这种预缴费模式需做出规制,设立退费机制。监管部门需对会费缴付和使用进行限制,比如所有预付款的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需有随时退费的机制,一段时间内学生及家长如果觉得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家长可以要求无条件退费。退费制度应该推广到整个行业,并在法规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