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基金产品如何选购

2017-11-25 08:01:1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百姓存款“搬”到基金公司

邹大妈之所以经常在银行买基金,根源是普通百姓对基金专业理财的信任。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大妈们的从众心理更重,认为买了基金,就能一劳永逸,“别人都买,我也要买”。

问题是,市场上4000多只公募基金、2000多名基金经理,都是理财专家管理的绝对赚钱产品吗?当然不是。老百姓可以闭着眼睛买,源自过去公募基金精英化理财的传统印象。

1998年至2012年间,华夏基金前高管等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开创了全天候理财时代,即无论大盘走势如何,凭借基金经理卓越的主动管理能力总能战胜大部分知名指数的平均收益。换言之,买这些股票型基金几乎总能赚到不错的收益。据好买基金网统计,截至2012年5月初,卸任基金经理后,王亚伟在操盘华夏大盘的6年又124天中,共实现1182.1641%的回报率;操盘华夏策略3年又192天中,实现126.1%的回报率。同期,沪深300涨幅分别只有182%和45%。

随着明星基金经理时代结束,单靠少数人包打天下的局面出现剧变,基金产品更加多样化、工具化、细分化以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在基金市场发展初期,由于明星基金经理和产品的稀缺,大妈们将基金等同于懒人理财的工具。实际上,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基金经理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都有自己的特点。股票分级指数基金带有独特的杠杆特性,追涨行情时能够大显神通;货币基金以流动性管理见长,其支付功能、消费功能是其他基金不能比的;QDII基金放眼海外,任由国内市场风云变幻;债券基金的大体量优势,定开债基的封闭管理优势都是其他类型基金管理方面没有的特色。普通百姓看好黄金时,可以买黄金ETF,看好小盘股就买中小板ETF,看好科技股则买电子信息产业基金。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大妈们将资金“搬”到基金公司,银行存款的下降趋势加速。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7月份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今年上半年个人活期存款和流通中货币(现金)合计大幅减少3万多亿元人民币。这些“搬家”的存款很可能“变身”为个人定期存款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更深入的调研显示,规模飙升的货币基金很可能是“搬家”存款的新去处。

  买卖策略是理财真谛

既然世上没有“股神”,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基金产品,普通老百姓该如何选择琳琅满目的基金工具?答案在买卖策略和产品匹配度两个维度考虑。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