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资管迎监管新规 理财将“风险自担”

2017-11-21 08:32:1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打破刚性兑付、实行穿透式监管、限制非金融机构展业

  □本报记者 但慧芳

  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中涉及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多类机构的众多产品、近百万亿元资金,对资管业务存在的业务主体、投资范围以及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标准规制。

  “资管新规对于分级产品、多层嵌套产品、通道业务等从严治理,行业的短期阵痛不可避免(过去一年体现明显),但长期利好行业健康生长,引导资金脱虚入实。”天风证券策略研究团队指出。

  有业内人士认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打破刚兑,并首次对刚性兑付做出了认定,刚性兑付这一行业“痼疾”将会出现改善局面,理财投资者“风险自担”的市场化模式将会出现。

  超百万亿资管业统一监管标准制定

  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6年,中国资管业务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截至2016年末,我国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合计达到114.8万亿。其中,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16.9万亿元;保险资管计划余额为1.7万亿元。

  央行表示,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

  近期指导意见在充分立足各行业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开展情况和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指导意见》,通过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促进资管业务健康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资管新规主要目的在于统一产品标准、消除监管套利、规范业务发展,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