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资管新规将给金融市场带来什么

2017-11-21 07:42:1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指导意见》充分考虑了市场承受能力,在统筹考虑存量资产管理业务与增量资产管理业务基础上合理设置过渡期,实施“新老划断”,不搞“一刀切”,存续期内原有资管产品还可持续,与意见相冲突的业务在过渡期内只要保持不净增加即可。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新规出炉后,资产管理业务能够实现平稳过渡。

  银行理财将不保本

此前,消费者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往往看重“保本保息”。但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看,这属于刚性兑付行为,严重扭曲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扰乱市场秩序,加剧了道德风险。《指导意见》出台后,将打破刚性兑付,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将成为历史。

《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明晰风险,同时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全部给予投资者,让投资者尽享收益,并在此基础上自担风险。

然而,这需要改变消费者长期以来将银行理财产品视同为银行存款的理财习惯。潘东认为,以往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风险偏好都较保守,喜欢低风险且保证收益的产品。未来要改变这种理财习惯,形成“自负盈亏”的理念,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培养。

未来投资者也可能获得“超额收益”。中国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裁彭向东认为,过去,基础资产的风险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到产品的价值变化中,投资者也不清楚自身承担的风险大小,银行则把投资收益中超过预期收益率的部分纳入自己囊中。未来新规实施后,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将归投资者所有。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3个月以下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或将消失。《指导意见》规定,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投资非标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这意味着银行不能再通过滚动发行超短期的理财产品投资到长期的资产中获取期限利差,也不能通过开放式理财产品间接实现“短募长投”。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规范此类短期理财产品,将大幅纾解资管行业的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压力,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在收益端,与打破刚性兑付相配合,进一步限制了短期投机性、冒险性的资管产品,为基于长期价值成长的优质产品提供发展空间。同时,有利于改善金融机构和老百姓的投资习惯,引导市场更加注重长期性、真实性的投资机会,减弱短期的盲目投机和资产泡沫。

相关报道:

    关闭